昨天(26日),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总经理金焱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都是按照百姓自愿腾退的思路,没有一户出现上访。”金焱说,除了天坛周边简易楼的腾退外,宣西棚改区的第一期工作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几百户居民按照自愿的原则,腾退到南四环公益桥附近的定向安置房。
2016年的棚户区改造怎么做?“过去,我们建安置房,更多考虑的是交通、位置、区位,今后则要多想想生活服务配套、房屋品质。”金焱透露,目前,相关职能部门正在探索外迁安置房的建设,要把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乃至宜老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都通盘考虑进去,为安置房的建设设立一些基础的硬性指标,让配套设施成为“标配”。
同时,要进一步研究探索除整体腾退之外的更多的疏解方式,比如区域性腾退的方式,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给疏解的居民提供“菜单式”的多项自愿选择,这样既能把区域风貌保护起来,又把区域的人口密度降了下来,同时还让一部分想留在原地的人改善了居住条件,“棚户区改造,在给老百姓提供更多好房子的选择之外,还要留下北京的文化和历史。”
据了解,位于地铁7号线附近的焦化厂保障房项目,是对接东城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的定向安置房,总建筑面积近54万平方米。金焱告诉记者,目前这4000多安置房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结构封顶,目前正在做内外装修,预计到明年6月第一批业主便可以入住,全部入住则在明年年底。
本报记者 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