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新名词看首都工作着力点

2016-01-28 11:4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首善之区北京正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谋划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新开局有着重大意义。

在2016年北京市两会上,千龙网记者在阅读和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报告后部专门附了报告的“名词解释”。“新三起来”“一绿”“二绿”“京科九条”“海绵城市”等28个新名词,立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名词蕴含着首都工作怎样的着力点呢? 

新名词背后的建设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需要解释的名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首都工作的新变化、新情况、新创举,因为新名词必然是从实践中来的。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这些名词与北京当前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些名词具有时代意义。”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向千龙网记者表示。

那么,近年来北京的建设实践路径与方向是怎样的?

连玉明委员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2月26日前后在北京考察,就建设首善之区提五点要求,深入分析这28个新名词,可以发现这些名词与这五点要求紧密相关。

2014年2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

千龙网记者梳理发现,就第一点要求中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来看,与之相关的名词就有10个。这10个名词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促进科技成果实现和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第1个名词“1+6”、第2个名词“新四条”、第3个名词“京校十条”、第4个名词“京科九条”、第28个名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以名词“京校十条”为例,2014年出台的“京校十条”是关于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十条措施。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表示,“京校十条”旨在打通产业和校园科技研究之间的梗阻,反映了北京市在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工作方面的努力。

第二类是关于创业创新的配套政策,其中有第9个名词“商事制度改革”、第10个名词“先照后证”、第11个名词“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第12个名词“新三板”、第14个名词“四板”。北京市政协委员、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表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实体现了政府在创新方面的努力,整体看,58次提及“创新”,其中有17次提到“创业创新”,充满了时代感和科技含量,充满了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畅想,这个让我们深受鼓舞。

就实施人文北京战略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而言,与之相关的有4个,分别是第5个名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1+3政策文件”,第7个名词“学区制”、第25个名词“三山五园”、第26个名词“一轴一线”。

就绿色北京战略而言,与之相关的是有2个,分别是第22个名词“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第23个“森林健康经营”。

就第二点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而言,与之相关的有2个,分别是第8个“区域医联体”和第13个“4+N功能承接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名词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

就第三点城市建设而言,与之相关的有4个,分别是第15个名词“两线三区”、第16个名词“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试点”、第17个名词“二绿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第21个“海绵城市”。

就第四点城市管理体制而言,与之相关的有1个,即第21个“海绵城市”。

就第五点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与之相关的有1个,即第20个名词“高排放机动车”。

“这些名词其实质反映了北京围绕中心工作谋篇布局的魄力和作为”,北京市人大常委褚玉梅告诉千龙网记者,近年来北京围绕四大中心定位,牢牢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实地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些新使命正是北京工作的基石、方向。

新名词浸透新探索

该怎样踏上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践行新使命?这无疑是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道命题。

对此,北京在探索、在实践。

在2016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参加分团审议会时多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贯彻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五大理念为指导,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2015年11月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会议就已明确提出,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北京十三五发展的有力武器。

千龙网记者发现,在报告所附的28个名词解释中,涉及发展理念的名词有10个,占比接近1/3,分别是“1+6”、“新四条”、“京校十条”、“京科九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等。王幼君代表表示,这确实体现了北京推动创新发展的用心。

而涉及到协调发展的有5个,分别是“新三起来”“一绿”“二绿”“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农村基础设施六网”,同样占比近1/5。比如“新三起来”,是指处理好农民与资源的关系等,推动土地流转起来,推动资产经营起来,推动农民组织起来,其着眼点正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还比如“一绿”“二绿”,也是为了在这些区域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通过一体化发展来实现协调发展。

涉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有2个,分别是第22个名词“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第23个“森林健康经营”。

涉及共享发展理念的有2个,分别是第8个名词“区域医联体”、第27个名词“救急难”。

连玉明委员表示,一方面,上述名词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市发展的新探索,比如5个与科技创新有关的名词反映了创新发展理念方面的探索,而5个城乡一体化方面的名词实质反映了北京在协调发展思路上的探索,其他的绿色、开放、共享等都有较多涉及。另一方面,这些名词也反映出,下一步北京将紧跟中央部署,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理念打造新北京。

新名词诠释新动能

新名词究竟将会为北京带来什么?对此,北京市人大常委褚玉梅告诉千龙网记者,这些近年来工作中涌现的新名词,随着切实地落实,必然会为北京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北京市人大常委褚玉梅指着报告上“京科九条”中“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这一条对记者说,“你看,如果完善了激励机制,那必然会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智力开发的积极性和潜力,进而势必会提升北京创新工作的质量和成果。”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荣彬在两会中强调,新一轮创新创业关键靠人,就是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是要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

在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北京来说,最大优势就在于创新。要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力求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连玉明委员表示,通过推进“4+N功能承接平台”建设,有望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到更高的层次,而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新三板”“新四板”等工作的推进,必将进一步释放改革动能,推动北京持续发展。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名词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北京众多新举的冰山一角。就整个报告而言,北京正在做、即将做的新工作、新创举、新探索还有很多。仅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等。

对此,北京市人大常委褚玉梅说,“整体来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反映了近年来北京发展的新面貌、新创举,同时更明确了2016年的工作目标,也指明了十三五的发展方向,我们从中获得了实现目标的动力。”(文/刘德炳 润予)

责任编辑:王丹(QJ0014)  作者:刘德炳 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