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文姬 谢家乐)28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举行全体会议,对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等进行表决。法晚记者梳理发现,“疏解”、“交通”、“能源”等词成为本次工作报告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
在目前已经公布的2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一词累计出现2766次,成为当之无愧的高频词;而“绿色”、“人口”等也进入高频词榜单的前十位。
从地域上看,沿海地区较侧重住行问题,西部则是聚焦脱贫与城镇化。而“互联网+”、这类热词也出现在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1地报告关键词 “发展”排名第一
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21个省份召开了地方“两会”并且发布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法晚记者梳理发现,报告显示,根据各省对经济增长预期的要求,21省份2016年平均GDP目标为7.8%。
其中,黑龙江最“轻松”。昨天上午,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黑龙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6.5%,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相比之下,重庆、贵州和西藏要求较高,今年经济增速预计都在10%。
统计发现,“发展”一词在各省份报告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为2766次,平均每份报告中出现132次之多。紧随其后的是“创新”和“开放”两次。此外,人口、绿色、养老等也进入高频词排名的前十位。
北京聚焦“疏解”
黑龙江青睐“互联网+”
“疏解”一词在北京市政府报告中共出现了18次,提出了四类功能疏解。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表示,不仅要聚焦北京的重点疏解领域,比如丰台的南苑乡、西城的动物园地区,也要聚焦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引导企业向集中承接地聚集。
此外,“互联网+”一词在黑龙江省政府报告中共出现了11次。报告称,2016年,将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好1000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在“互联网+”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取得新突破。
天津关注“贸易”
也提及港口爆炸事件
在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贸易”一词出现11次,排名第一。记者注意到,1月24日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提及天津港爆炸事件,用时近2分钟,称这起事故反映出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定深刻汲取教训,痛定思痛。
统计中发现,沿海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为“贸易”、“交通”、“住房”,8个沿海省份提到“贸易”共87次,平均每份报告的频次为11次,其次是“交通”,频次为48次;“住房”被提到38次。在西部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词则为“扶贫”、“城镇化”。在8省份报告中,频次分别为102次、49次。
此外,其余5省工作报告中,北京提到“疏解”、“交通”的次数较多,分别为18次。内蒙古、河北“扶贫”出现的频次较高,分别为10次、16次。而“互联网+”、“能源”这些热词在黑龙江、吉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