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代表意见修改13处

2016-01-29 02:37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市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代表意见修改13处

28日上午的会议,表决通过了7项决议,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关于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北京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关于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以及《关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关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传承京味文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方面,在提到今年重点工作中,除了将启动冬奥会市场开发,报告还新增同步做好冬残奥会筹备工作的内容;在提升“北京服务”品牌的同时,报告新增“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内容。挖掘古都文化方面,北京不仅将支持民族戏曲艺术发展,报告还提出,“传承京味文化,支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新内容;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在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同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北京今年不仅要打造生态服务型沟域经济带,还将继续加大对生态涵养区的扶持力度。在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且今年新增实施“健康北京人”行动规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

十三五规划纲要完善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十三五规划纲要修改方面,在“大力整治停车秩序”后,增加“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车有关管理办法”。在“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前,增加“全面落实《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将“积极推进中关村国际化改革试点和财政税收政策试点”,修改为“积极推进中关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国际化改革试点和财政税收政策试点”。将“实施健康、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教育文体等六大领域促消费行动”,修改为“实施健康、养老、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教育文体等领域促消费行动”。

预算报告修改明确提出落实搬迁税收优惠政策

预算报告修改方面,落实代表关心的优化养老事业发展政策支持方式的问题,在报告中增加“整合完善养老事业发展的财政保障政策”。针对代表提出的医疗卫生投入不足、需加强成本核算等问题,在报告中增加“研究建立与医疗价格改革、成本控制相衔接的财政保障政策”。根据代表提出的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政策的意见,在报告中增加“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政策,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针对代表提出的通过财政体制加强对各区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等意见,在报告中增加“加大市对区转移支付政策实施力度,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支持各区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研究完善转移支付政策体系”。

为落实代表提出的加强财政对产业疏解政策支持和引导的建议,在报告中增加“落实好政策性搬迁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产业疏解”。针对代表提出的要落实好预算单位主体责任的意见,在报告中增加“强化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将修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修改方面,在“完善首都人口综合调控机制”后,增加“加强人口工作统筹”的表述;将“完善人口综合监控体系”,修改为“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完善人口综合监测体系,夯实人口统计基础”。

在“19号线一期等线路”后,增加“积极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发展市郊铁路”的表述;在“制定出台微循环道路2016-2017年建设计划”后,增加“启动核心区50条微循环道路建设”的表述,并将“挂账治理122处交通堵点、乱点”修改为“完成100项疏堵工程”。在“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后,增加“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表述。在“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后,增加“引导广大市民有序参与‘大城市病’治理”的表述。

“两高”报告明确提出向基层法院倾斜

“两高”报告修改方面,针对有代表提出,要努力解决骨干法官流失的问题,在高法报告中增加“形成有利于专业人才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的内容。而对于有代表提出的基层法院任务重、压力大,在审判资源投入上应向基层法院倾斜的建议,在高法报告中专门增加了“重视基层法院建设,在法官员额调配和司法保障等方面向基层法院倾斜”的内容。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