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慕名而来" 庙会非遗项目表演受游人热捧

2016-02-11 09:29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0211006

龙潭庙会内设有非遗展区,展示传统艺术作品。不少游人在“面人彭”的摊位前驻足欣赏。(京华时报记者 张斌 摄)

大年初三上午,记者在地坛庙会上看到,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受到游人热捧。不少“面人彭”的“粉丝”慕名而来,收集特色面人;云南省非遗传承项目《木叶演奏》的传承人陈宝虬老师用一片叶子就吹出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游客一下子就被这施了魔力的树叶感染了。数据显示昨日龙潭庙会的游客人数达到14.5万人,地坛庙会的游客人数则达到了19.7万人。

■非遗文化:木叶演奏观众赞叹不已

伴随着陈宝虬老师吹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表演,“树叶也是乐器”“太神奇了”,台下的观众连连赞叹。不少游客在被感染之余,甚至纷纷举手示意,想跟陈宝虬老师学上一手。记者了解到,陈宝虬老师从5岁开始练习木叶演奏,现已花甲之年,并已收徒弟,做到代代相传。

此外,同为云南省非遗项目的彝族花鼓佬,在央视表演过的唐山皮影舞蹈《俏夕阳》,刚猛雄浑、欢腾热闹的沧州舞狮,节奏明快、气势恢宏的翼城花鼓等,九场深受游人欢迎的民间艺术表演在地坛庙会的“民间花会”舞台上陆续上演。

74岁的游客刘大爷称:“今天是我和老伴儿结婚五十二周年纪念日,每年过年我们老两口儿都得来庙会转转,今儿我大孙子抱着相机跟我们一块来,说是给我俩拍点照片儿,纪念一下。我和我老伴儿最喜欢这种节目了,热闹啊,喜庆,有意思,我大孙子也很喜欢”。

龙潭文化庙会开幕三天,“面人”格外受到大家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彭”的传人每天更是从早到晚都被游客团团围住,欣赏他现场展示捏面人的绝活。

“面人彭”的传人介绍,面人体量虽然不大,但是人物的肌肉表情、服装配饰,小到眼珠都是用面做成的,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一件普通的作品都需要3到4天,为了能够参加庙会,他们需要提前一年准备庙会上展卖的面人。值得一提的是,“面人彭”坚持只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题材的面人,例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三星等,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每个作品都有生动的情节在里面,引人入胜。

记者在“面人彭”的摊位前看到,有很多游客都在收集面人,每年都会来庙会买一个不同的面人。他们不仅仅喜欢面人,更喜欢它里面所包含的故事。一位小学生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他喜欢《西游记》,已经有了一个孙大圣了,但今年是猴年,所以妈妈又专门给他买了一个造型不同的孙悟空。

责任编辑:鲁路(QM0002)  作者:赵鹏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