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手工制鞋师张国庆:盼着老天派个徒弟来接班

2016-02-17 14:06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盼着老天派个徒弟来接班

张国庆,今年53岁。肿眼泡,大牙,瘦,说起话来干净利落,一乐就露出大板牙。

他是个手工制鞋师。他的家在小安澜营二条。店叫做“天派鞋艺”,“天派”是他1997年开始自己干的时候,给自己工作室取的名字。“当时的想法是,穿上我的鞋,天天都有派。”后来,很多特形脚、在商场里买不到合适鞋的人,就专门找张国庆来定做,于是,这“天派”就被理解成老天派来一个鞋匠。继而名气在外。而今,张国庆做梦都在想着,老天能给他“派”一个徒弟来继承自己的手艺——“天派”高徒,可现如今传统手工业的式微凋零,与那些老字号难觅传人一样,老张也面临着技艺传承的难题。

国营老厂出来的制鞋高手

作坊从外面看,太像一个普通的小商店了。屋子里面大约二十平方米,在平房里,这算是比较大的房间;但是几乎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进门的地方堆着一捆捆的皮革,每捆都是半人多高。里面的柜子上是各种工具、颜料,柜子下面是缝纫机,柜门上还挂着各种各样的脚形图纸。地面上则是数不清的鞋楦,一张折叠圆桌加上台灯就是工作台。成品的鞋、零碎的下脚料占据着其他看得见的空间。张国庆坐在小板凳上,以一个高一点儿的小方凳为桌子,正在给一个鞋底上色。

他生于1963年,1982年高中毕业。虽然当年在高中的“重点班”,结果高考的时候,“全班覆没”。一些同学选择复读,张国庆则走进了社会。

打过零工,烧过锅炉,站过柜台,实话说,这些活计吊不起他的胃口。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父母不乐意孩子这样没着没落的,就给他找了个工作,让他去小鞋厂学门手艺。其实,这也不是偶然,张国庆的爹妈,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从上海过来的老手艺人,并且都是做鞋专业。可能与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有关,在鞋厂,张国庆上手快,活儿做得也好。1985年,他正式来到北京制革厂工作。这个厂出产的品牌鞋是“鹿牌”,至今很多老北京人都还记得。

进厂之后,张国庆的运气不错,适逢厂子发展一批技术骨干,他年纪轻轻就跟了好师傅。没多久,他还在行业竞赛中获了奖,于是,连“业务骨干”都没当,他直接当上了小组长、业务带头人,到1997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厂子里的生产部长了。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南方价廉物美的新产品取代了北方制作业的优势。怎么办呢?改革。在经济改革的大浪潮中,张国庆下岗了,买断了工龄。近40岁,尴尬的年纪。

20年前的私人定制

他本来没有更多的选择,好在手艺不错。1997年秋天,他的名气获得一家南方新兴工厂的青睐,聘为技术管理。那年国庆节,张国庆全家聚会,庆祝他事业上的新生。

然而,10月2日,老父亲突然过世了。尚有老母在世,张国庆不能走了。于是,他在陶然亭旁边,用媳妇家的临街房开了个小店。毕竟有些圈儿里的人脉,能有货源和少量客源。这个店的招牌就是四个字:私人定制。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子,还要隔出来一半住人。没有生意上门,他就给一起下岗后开鞋店的同行,做些舞鞋。那东西没那么精致,做着容易,也能挣钱。

“那个时候,一双定制皮鞋的价格是100块。”但没什么生意,一两个月做一双鞋的时候都有过。就这样慢慢坚持着,口碑相传,到了2003年,他已经小有名气。那一年,张国庆的母亲生病住院的时候,曾有人找他拍纪录片。结果,纪录片播出的时候,老太太已经过世。“很感谢父母,让我学了一门真正的手艺。我最初的梦想是当画家,也练过。有绘画的基本功,做鞋的时候很是受益。”

张国庆店里的每双鞋都有故事。他开店不久,就接待过一位脚特小的年轻女孩,她的鞋码只有19号,平时还能买儿童皮鞋将就着穿,但那时就要结婚了,想找双漂亮的高跟婚鞋。为了帮姑娘完成心愿,张国庆跑了几趟廊坊鞋楦厂,试了几次鞋样,经过不断打磨才终于把这双鞋给做出来。其他的定制鞋,有的是脚被车轧过,有的是关节外凸……没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所以,一双舒服的特形鞋,靠的是制鞋匠高超的手艺和经验。

手工鞋匠没几人

不久,他将作坊搬到了家所在的小安澜营二条。从过去定制一双鞋要100元,到10年前的500元,再到现如今的3000元,贵!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双鞋从量脚到做成,需要12至15天,一个月做两双鞋,现在的人工、物料成本都不低。”张国庆解释道,不过,店里有残疾人来定做鞋,他一定会有优惠。

一双鞋到底值不值这个钱?张国庆翻翻大眼睛,说:“做生意有诚信才能有客人。”这时,电话响起,一个家住西直门的顾客想要上门看看。张国亲把乘车路线告诉对方:“到东琉璃厂,您打听小安澜营二条,或是给我打电话我去接您。”

客客气气挂了电话。张国庆接着说,其实关于定做的鞋,优点大家都能想到,只是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这就好比,既要有幼儿园阿姨,又要有月嫂,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君子养艺人。现在,能独自从头到尾做出一双手工皮鞋的人,在北京已经没几个了。”

张国庆多少有些神伤。这些年来,当年和他一样下岗、干手工作坊的老工人们,也一个个“倒下”了。不是手艺不好,也不是没人来买,而是他们负担不起租金。像张国庆这样,舍得用自己的家,才算没有房租这个顾虑。而他现在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是,一个人单干,生产能力太有限。

为什么不招聘工人呢?“我想要徒弟,而不是打工的。”张国庆说,自己的孩子虽然已经工作,但是目前并不打算做这一行。

“有生之年,老天会派一个徒弟,来接我的班。否则,这个工作室天命就是这么长。”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