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环外,有一条小马路,似乎连着现在和从前。
小马路的尽头,是一处大院,生锈的铁栅栏,斑驳的五角星,砖色尽褪的厂房,偶尔鸣叫的乌鸦……走进大院,冷清得让人忘记了时间。
再往里走,视线豁然开朗,十几条铁路线延伸至远方,一栋红砖小房向阳而立,屋旁还有一小畦菜地。一位穿着深蓝铁路制服的大叔,拿着红灿灿的福字,在门上比划着找位置。“就快要过年了。”大叔自己和自己聊着天。
大叔叫杨文魁,今年51岁,每逢春运,他就要守在这里。
这里是101火车站,一处从不下客的车站。
1月31日腊月廿二晴
3道有车,防溜良好。
12时杨文魁
101站,北京铁路局北京西车务段石景山南站管辖车站,这是一处铁路系统内都鲜有人知的小站。小站虽不上下客,但尤为重要,春运加车,外局调配的列车,都暂停于此。
1月31日这天,杨文魁没有接到调车任务。
快到春节了,外局支援来的车辆陆续调走执行春运任务,线上车不是很多,只有124辆。“节前,最多时,这里停放了155辆车呢。”杨文魁说。老杨巡查完线路,开始琢磨着贴福字,让101站也有点过年的气氛。
“陪我过年的,只有它们。”老杨指了指线上停靠的车辆,“8道停的,那可是远道而来的朋友。”老杨说的是一辆空调车底的列车,来自乌鲁木齐。“有了它们的支援,咱北京的旅客才能及时、平安地回家过年。”
老杨的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些朋友的“安全”,配合调令调车。
巡线每4个小时一次。老杨要检查车辆是否安全封闭,股道上有没有障碍物,有没有机动车或行人侵限,更重要的是要检查“铁鞋防溜”。
“铁鞋”,是一块插在列车和铁轨之间的红色楔形铁,以防止火车溜车。“要是有大风或是线路震动,火车溜车就可能发生撞车事故”,老杨一脸严肃,“防溜,就得给列车穿上‘铁鞋’。”
这“铁鞋”还要防偷。以前,收废品的常偷偷卸走“铁鞋”去换钱。铁路人冥思苦想,给“铁鞋”装上了防盗链,才遏制住“丢鞋”的现象。
老杨蹲下身,拉拉铁链,推推“铁鞋”,然后在线路两端的列车车身上写下检查时间,签上自己的名字。每天得蹲起上百次,“我这老腰,不比前两年了,不敢蹲得太猛。”老杨的手一直扶在腰上,轻轻揉着。
那双手,早被寒风吹红。“今儿有太阳,还算暖和,大风降温那几天,我这棉袄都被吹透了。”老杨说着,嘿嘿地笑了。
2月7日腊月廿九晴
8道有车,防溜良好。有人道
边放炮,已劝离。
24时杨文魁
除夕,放炮的人多,巡线间隔也从四个小时变成了两个小时。
下午巡线时,有辆车车门居然打开了。老杨赶紧叫来检车的同志,上车一看,没有人,也没丢东西。
“估计又是哪个火车迷,摸进来参观了。”老杨哭笑不得,“这些火车迷都挺神的,101站这么偏僻,都能摸进来。”
干了一辈子的铁路,老杨知道,火车迷和自己一样,都对火车有感情。遇到火车迷拍照,他一般不拦着,就是劝他们尽快离开。“私自开车门车窗,这可不行,这些车都是要运送旅客的,安全第一。”老杨认真地说。
除夕放炮的人多,老杨得加紧巡视,确保列车的安全。
最靠近墙边的股道边,果然有人在放炮。老杨赶紧跑过去,“可别在这放,崩着列车就麻烦了。”老杨一脸急迫。放炮的居民很配合,连连道歉,一个小朋友冲着老杨说:“爷爷,春节快乐。”老杨心头一暖,这时,他才想起来,还没给家里人拜年呢。
零点一过,老杨回到站房。家里电话来了,“新-年-好!”两岁小孙子稚嫩的声音,让老杨乐开了花。
“过年嘛,谁都想合家团圆,我们守着铁路,送大家回家过年,再辛苦,也值。”老杨说着,走到厨房,下了点饺子,这是下午单位慰问送来的,“三鲜馅的,倍儿香。”
2月19日正月十二晴
今日调车计划:55093、
554715……共6辆车,12钩活,
包括库5+1、库6-1……
16时杨文魁
“车动一次,叫一钩;‘库5+1’就是库5的车加挂一节车、‘库6-1’就是库6的车摘一节车”,老杨指着日志,解释着。
过完年,返程高峰开始了,101站调车的活也多了。“调车有点像玩华容道”,老杨笑着说,101站有13股道,调辆车,就得先挪走几辆,腾出空,调出车。2月19日这12钩活,老杨从中午12时忙活到下午2时许,“这不算多的,最多的一天,‘40多钩’,可累惨了。”
调车时,老杨负责扳道岔,他精神高度紧张,“扳差了,车走错线,可麻烦了。”设置好路线,老杨还得给车开大门、搬防溜枕木。一根枕木小200斤重,老杨动作迅速,火车司机直竖大拇指。
“朋友”一个一个走了,春运也就要结束了。“闲下来,就会觉得有点寂寞。”老杨说着,出神地望着远方。
“我还能再守它9年。”老杨叨念着,转过身,向站房走去。
夕阳下,101站空空如也的铁道间,映着老杨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