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5年内甩掉人口倒挂帽子

2016-03-01 01:3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昌平5年内甩掉人口倒挂帽子

在首都新一轮功能布局调整中,昌平区作为重点新城和中关村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担着功能疏解和承接的双重任务,还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围绕“减量、创新、绿色、协调、共享”五个关键词,昌平区部署了“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表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人口倒挂”区,通过继续实施“五管”措施,昌平区立志在5年内甩掉“人口倒挂”的帽子。“昌平区一方面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另一方面承接适宜功能。在人口总量保持小幅增长的基础上,确保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保持在50%以下。”

减量

今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01.2万人

由于居住成本较低,多年来昌平区外来人口较为集中;同时昌平区还承担了较多的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和全市住房保障任务。去年,昌平区常住人口达196.3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2.6万,而这种“人口倒挂”的局面已持续多年,昌平区也是全市唯一的一个“人口倒挂”区。

2016年,昌平常住人口指标将控制在201.2万人。苏贵光介绍,昌平继续实施管人、管地、管出租房屋、管低端产业、管集体经济合同这“五管”措施。“在总量保持小幅增长的基础上,甩掉倒挂的帽子,确保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保持在50%以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昌平扮演着功能疏解和承接的双重角色。”苏贵光说,按照疏解功能的思路,必须弄清楚疏解哪些、往哪儿转移,能承接哪些、在哪儿落地?2014年,昌平在全市率先出台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和鼓励低端产业退出的相关政策,全面禁止采矿业、一般制造业等开办及新扩建,部分禁止农林牧渔业等开办及新扩建,着力限制“五小”行业场所开办及新扩建。2015年,又制定并推行了“待疏解退出项目清单”、“可利用存量资源清单”、“需承接目标对象清单”这三个清单。

在“待疏解退出项目清单”中,各类污染企业、批发市场、工业大院等是清理对象。去年,昌平大量腾退了在天通苑和北七家的低端废品收购站,对工业大院进行改造提升,共拆除违法建设300多万平方米,今年将不少于240万平方米。今年,昌平区将退出不少于40家的污染企业。经过摸底,目前昌平有181家污染企业,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部退出。

创新

第三产业占比将达72%

构建具有昌平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要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苏贵光说,“十二五”期间,昌平区产业结构升级态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49.5%上升到2014年的57.4%,第三产业占比实现四连增,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到83.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到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高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超过20%。

“近几年来,昌平区农业在整个产业占的比重不到2%,而第二产业也不再发展,基本考虑高端研发。目前,很多央企陆续登陆昌平,企业的生产环节在外地,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在昌平。”苏贵光介绍,“昌平区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为60%以上。‘十三五’末期,将占72%。”

去年底,回龙观“双创”社区启动,为居民在家门口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平台。“十三五”期间,还将培育未来科技城、天通苑、北七家、昌平新城等一批重点社区群,吸引大量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的高端人才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解决“有城无业”的问题。

绿色

PM2.5年均浓度降15%以上

作为首都的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昌平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8%以上,生活垃圾实现全处理。加强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全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以上。苏贵光直言,“这对昌平来说挑战很大。”

“十二五”期间,昌平区新建5座再生水厂、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区污水处理率由“十一五”末的38%提高到72%。今年6月份,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将投入使用,届时,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的污水都将引入清河污水处理厂。据悉,清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50万吨,其中一期项目污水处理能力为20万吨。

空气质量方面,未来五年,昌平区PM2.5年均浓度将下降15%以上。据介绍,去年在北京各个区县空气质量排名中,昌平排在密云、怀柔、延庆之后,位列第四,空气质量优良。近几年,昌平区下大力气提升空气质量,淘汰了大量污染企业。“鹿牌”保温瓶前几年就转移了,南口的玻璃厂也已经停产,还有首钢在昌平区的加工企业也已经停产。以前给空气质量“拖后腿”的大沙坑和煤场都已关停,全部绿化种上了树。

协调

加快山区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在协调平衡发展方面,苏贵光介绍,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步伐。在回龙观、东小口、昌平老城区等建成区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在北七家、沙河、百善、南邵等城乡结合部地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一批特色各异、主题鲜明的功能性小城镇。

同时,以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加大对西部、北部发展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快山区发展步伐,确保到2020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4年(14206元/人)翻一番。

未来5年还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苏贵光说,保障地铁17号线、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通回昌东路、定泗路—顺于路等大动脉及北苑东路、何营东路等一批断头路,确保主干路网实现率达80%以上。

共享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在文化设施方面,目前的现状是文化聚集区缺乏,边远山区没有。”苏贵光说,“十三五”期间,与百姓生活有关的各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

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名医名院”等工程,高标准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建成普惠性幼儿园33所,引进培育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全区三级以上医院达到13家以上。

数说十三五

基层公共

文化设施

覆盖率

100%

生活性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超过

99.8%

森林覆盖率

超过

48%

污水处理率

超过

95%

主干路网

规划实现率

超过

80%

第三产业比重

提高到

72%

PM2.5

年均浓度下降

15%

以上

居民心声

龙锦苑东一区李铁宏

龙锦苑东一区社区东北角墙外50米处,有一个占地约十余亩的砂石厂,一年四季尘土飞扬,周边住户不能开窗通风,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议尽快关闭该砂石厂。

紫金新干线社区王春菊

霍营街道辖区内建材城东侧路是该地区通往东小口及天通苑的唯一道路,路窄、破损严重,每天十分拥堵。建议拓宽、修缮,有效衔接回龙观东大街。

保利罗兰香谷社区黄玮

保利罗兰香谷社区去年成立,前来登记需要上学的孩子很多,希望社区周边建立公立学校,满足孩子们幼儿园、小学上学。

燕平家园14号楼龚海权

东关二条胡同内石油大学阳光公寓学生长期占道停放自行车,胡同内垃圾桶周边脏水横流,建议有关部门及早整治。

溪城珑原社区梅秉强

希望开通一条由溪城珑原社区经立军路东口向北至天通苑长庚医院的公交车线路,以解决老人、儿童出行问题。

顶秀青溪家园社区王川

小区西门道路狭窄,周边道路两旁乱停车现象严重,影响27路公交车正常出行,希望早日得到治理。

东辰社区王月敏

希望小区由饮用地下水改为饮用市政水,希望上级政府部门关注并加以解决。

天通苑第一社区徐大华

希望有关部门关注21号楼、22号楼、23号楼“四清”宿舍家属院的安全、卫生、生活设施、通邮等问题。

昌平区亢山前路3号院4号楼白洁琼

现在社区周边购物不太方便,希望未来能在社区周边多建设些商业网点,方便居民出行购物。

现场探访

未来科技城

用科技点亮智慧城市

经过6年多的建设,位于昌平区东南部的未来科技城已具备了“城”的模样。园区主干路——鲁疃西路,看起来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马路,但地下却大有乾坤。这里埋着北京市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地下综合管廊,长3.9公里,电信、电力、热力、给水、再生水等5大类管线全在管廊里安家。今后,管线增容、维修在地下就可以进行,马路不用再频繁受“开膛破肚”之苦。

4个舱5大类管线“安家”

在鲁疃西路路边的一间小房子中,有一条通道连接着地上与地下。沿着楼梯向下,在地下11米深的地方,4个舱道出现在记者眼前。昌平区市政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4个舱道中有两个电力舱,水加电信舱及热力舱,5大类管线包括热力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电力管线、信息管线,同时预留了热水、压力污水、直饮水的管线位置。

这是北京市第一条真正意思上的地下综合管廊,“将来鲁疃西路铺设新的管线,无需破路就能在地下完成。”

此外,地上的井盖也大幅减少。地下综合管廊一期2.2公里的路段上共有29个井盖,若按传统的直埋方式施工,大约每隔50米就会有一个井盖,2.2公里长的路段上每种管线的井盖数量将达到44个,鲁疃西路上包含了5大类管线,照此计算在鲁疃西路上将会出现220个井盖。

科研人员工作生活不出园

未来科技城是一座科技城,同时也是一座生活城。“吸取早期开发的科技园配套功能不健全的教训,未来科技城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业城均衡、产城融合’。”据未来科技城有关负责人介绍,10平方公里范围内,300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展览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还有优质写字楼、星级酒店、精品购物中心、人才公寓、商品住宅等。

为满足各类人员的居住需求,未来科技城区域内总计规划了73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包括商品房和配建的保障性住房。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通过趸租园区及周边已建成的4个农民回迁小区的闲置房,又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居住问题。

现如今,园区内规划建设的7所公立学校已有2所于2014年9月份正式开学,包括1所24班小学和1所36班完全中学;地铁17号线未来科技城段已于去年底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建成;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也已基本具备开园条件。高端科技人才足不出园,就能在这里舒适工作、惬意栖居。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