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周超)近日,《街巷道路环境卫生质量与作业要求》地方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背街小巷废弃物滞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0分钟,其中清扫保洁等级为一级的街巷更要求不超过15分钟。这是本市首次为背街小巷立保洁标准。
街巷垃圾清扫 明确作业时限
“背街小巷”一般指通向以居民区为主的小街道、胡同等,以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为主,宽度在10米以内。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城镇街巷。
意见稿对街巷垃圾的清扫,明确了作业时限。清扫保洁等级为一级的街巷道路废弃物滞留时间应不超过15分钟;二级街巷道路废弃物滞留时间应不超过30分钟;三级街巷道路废弃物滞留时间应不超过60分钟。
小雨天气应坚持清扫保洁作业,大风、大雨天气后应及时清扫街巷,清除路面上的积水,清理绿地和树挂上的污染物。同时,降雪期间白天降雪应随时清扫,晚上降雪应于次日上午10时前清除。
“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根据重要度、人流量等数据对全市背街小巷进行等级划分。”市市政市容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南锣鼓巷、什刹海周边等胡同,因为客流量大,被划为一级;将以居民居住为主的区域划为二级;将人流量少、重要度低的划为三级。
负责人介绍,背街小巷既是古城北京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公共空间,但受精细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不及时不到位、机动车随意停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与城市主次干道的保洁水平、质量相比,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状况一直有待提高。“我们也希望通过单独立标准来补上这块短板。”
预计6月份出台
下半年全市实施
去年年底,城六区6200余条背街小巷基本实现保洁达标,而目前全市16区的背街小巷数量超过一万条。量化作业时间对保洁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而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持续达标。
该意见稿正在征求各区、专家组和社会的意见,预计今年6月份出台,下半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对于意见中量化时间如何进行确认落实,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强监督,市政部门将组成检查组,随时、随机抽查各区背街小巷。
检查组将随时抽取一条巷子,然后进行时间测算,如果未达标将通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并计入各项卫生环境评比分值,对环境脏乱差的背街小巷通过媒体进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