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寻昌平石景山而不得 失独老人心仪何种养老院?

2016-03-21 14:3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失独老人心仪何种养老院

据统计,目前我国“失独”家庭逾100万个,且以每年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但于现实而言,还远远不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养老永远与家庭紧密相连,孩子,是老人暮年时养老的指望。

从日常生活,到看病住院,再到养老、临终关怀、丧葬善后,失独老人们现在能够指望的只有自己,他们中的大多数希望能有一家养老院不光能照料饮食起居,还能有临终关怀、丧葬等方面服务。现实,并非如此。

14年前女儿因空难辞世

刘慧(化名)今年74岁,她的女儿已去世14年。

1964年,刘慧的丈夫去支援新疆,等他终于调回北京已是15年之后。当时是1979年,他们的女儿6岁。原本夫妻俩有再生一个孩子的打算,很快,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他们成了中国第一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之一。

女儿习惯了跟刘慧一起的生活,看到陌生的父亲在家门口,总是不让他进门,“他一进门闺女就哭”。那时,刘慧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通过每天接送上下学,父女俩的关系渐渐亲近起来。

刘慧经常会说,“她画画儿特别好,我们家人没人擅长画画,她就行,好比说坐你对面,几分钟就能给你画个像出来;她手也特别巧,小时候拿橡皮泥捏邓小平,特别像。”凭借绘画方面的专长,刘慧的女儿高中毕业后考入了美术学校,后来被分配到学校当老师。没多久,她的同学听说国际航空公司招空乘服务人员,她最终决定报考。七个同学相约一起参加考试,只有她自己被录取。

2002年4月15日,早晨4点多,刘慧听见女儿出门的声音。这天,她要从北京飞韩国。前一天晚上,她刚刚从美国飞回来,进门后跟刘慧念叨,“累得脚后跟都朝前了,明天还得飞个短班”。这次出门之后,刘慧再也没见到自己的女儿。

相关资料记载,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29号班机空难发生于2002年4月15日,是从中国北京到韩国釜山的定期航线。空难发生时,机上共有166人,机组人员11名,乘客155名,客机撞山坠毁造成128人不幸罹难。

至今,刘慧一直后悔:“我听到她起床收拾的声音了,可我怎么就没起来跟她说句话送送她呢?”

步入暮年被晚辈催要房产

刘慧的老伴儿原本喜欢钓鱼,由于得知空难的一刻正在河边手拿钓竿,从那之后再不钓鱼。“他性情也变了,在我们小区里走路一直低着头,避人,远远看见邻居过来了,他拐弯绕道躲着,也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

刘慧经常背着老伴嚎啕大哭,“他已经这么痛苦了,我不能再当着他面儿哭”。

他们渐渐步入人生暮年,到医院挂号看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2013年5月,刘慧在体检中检查出心脏有问题,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被医生告知需要做手术。“下了一个心脏支架,术后两天我就回家了,”刘慧说,“大夫让我术后一礼拜再出院,但我们家这情况,我们俩都70多了,身边也没别人,也不能让老伴天天上医院陪床来啊,我一琢磨,还是先回家吧。”

几个月后,刘慧在家里被人打了。打她的人是家里的一个晚辈。那是国庆假期的时候,家里的一个晚辈跑家里闹来了,张嘴就要房子。“我也生气了,我问她凭什么给你,她说‘我给你们养老送终’,后来抡着大酒瓶子砸我。”

从那之后,刘慧和老伴更加觉得指望不上任何人,“包括亲戚的孩子,即便人家平常对你再好,毕竟不是亲生的,真生病了或者有什么事,我们也不好一直麻烦人家,人家也有自己的家庭。”

服务好的养老院又贵又少

其实,关于养老的事情,刘慧很早就开始考虑。

2003年的夏天,女儿辞世第二年,她和老伴在昌平的一家私立养老院住了三个月。“当时最主要的考虑是让我老伴多见见人。”刘慧透露,女儿去世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老伴越来越孤僻,她觉得在养老院里都是同龄人,借着夏天避暑去换换环境,或许能有些效果。

这是她和老伴第一次体验养老院。此后,他们断断续续地看了多家养老院,尤其是在近两年。“我们俩都70多岁,眼看快要80岁了,现在还能自己出门走动,再过几年可能就不行了,确实得开始找养老院了。”刘慧说。

养老院有很多,找到让他们满意的却有点难。通常,刘慧和老伴先在网上搜索,每家养老院的简介、位置、价格,只要能在网上查到的,他们都会记下来,然后就进入实地走访阶段。近些年,他们一家家打电话咨询、乘车去参观,几乎看遍了位于昌平、石景山的所有养老院。考察得到的结论是:“想找到合适的养老院太难了。”

目前,刘慧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她老伴的退休金是每月6000多元,“我们俩钱够花,只要我们不得大病,这些钱足够用。”但对于他们心仪的一家养老院而言,每月不到一万元的退休金,显然不够——刘慧和老伴最满意的是一家私立养老院,“不为别的,就为那家有‘一条龙’的服务,我们现在能够自理,那家养老院既收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也收半自理、不能自理的。我们问过了,住进去之后是可以提供包括临终关怀、火葬这些服务的。”

这样的养老服务,正是刘慧和老伴需要的。入住这家养老院,需要缴纳上百万的押金,他们拿不出这笔钱。“手头的存款没有这么多,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单位当初给分的,现在又不能卖,一直等着单位的政策,一直没消息,其实如果这套房能卖,我们住这家养老院的押金就有了,但现在是真不行。”

他们也考察了其他养老院,环境稍整洁一些的没有名额,需要排队,“排到什么时候人家工作人员也说不准,有个小姑娘跟我开玩笑说得排好几十年。”也有不需要排队的,但条件又太差。

“说实话,对我们这样的人,”刘慧不太愿意说出“失独”这个词,“能提供一条龙养老服务的养老院是最适合的,可惜现在这样的养老院太少,我们自己又没有那么多钱。”

失独老人需要完善的养老服务

2015年10月,参考消息网援引外媒报道称:“如果说大部分发达国家是‘边富边老’或是‘先富后老’,那么中国的老龄化则呈现出明显的“未富先老”的特征。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城乡分割、人口流动、家庭结构变革等多种原因,中国形成的是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能老人、‘候鸟老人’等五类特殊老年群体。令人倍感忧虑的是,与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中国养老设施和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存在供给短缺。”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则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每年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为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

事实上,在北京的失独家庭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要面临刘慧和老伴正在面临的情况。失独老人中,在独子或独女辞世后还能保有婚姻的只是少数,也就是说,很多失独老人在即将到来的暮年里将独自一人走完余生。他们之中,又有很多人因丧子而返贫——有的孩子因患病辞世,家人为了挽救孩子生命,倾尽积蓄,欠下了巨额债务。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失独老人不能及时找到一家能够“包办”身后事、且开销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于他们而言将更加困难。

2015年年初,刘慧曾经向北京第五福利院电话咨询能否入住,得到的答复是“要排队”。

2015年6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本市将出台失独老人接收方案,由公办养老机构兜底,让老人安享晚年,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将改造成为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成为首个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养老机构。

刘慧打算再向第五福利院咨询一次,“也是刚听说的,说是今年失独老人可以申请入住了,希望能办成,也希望那边能有临终关怀那些服务。”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