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出行乱象:主路便道随意行

2016-04-06 14:5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长安街等十条主要大街即将禁行电动自行车 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出行乱象

电动自行车主路便道随意行  

电动三轮车便道逆行。

电动车上了主路。

逆行的外卖小哥。

本报昨天报道了北京市交管局发布的电动自行车禁限行新规:4月11日起,长安街等10条主要大街将禁止除普通自行车之外的其他非机动车通行。目前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到底有多乱?这一禁限行新规会影响到多少人?电动自行车穿行这些主要大街怎么办?电动自行车销售点对此有何反应?本报记者继续进行深入采访。

路上

时间:昨晚6点20分至6点35分

路段:长安街(建国门至复兴门)

4起逆行3起是电动车

记者守在东单新闻大厦北侧路边仔细记录,发现15分钟内,从西向东共通过了111辆电动自行车。这其中,包括2辆美团外卖三轮车和一辆插着小红旗的百度外卖三轮车。一名美团外卖的车主一边看着菜单一边前行,差点跟其左边的机动车和从其右面过道内开出的私家车相撞,两辆机动车都减速让行,美团外卖车加速“飞过”。

记者还发现,15分钟内,共出现了4起逆行现象。其中两辆是电动自行车,一辆是普通自行车,还有一名黑衣男子踩着电动平衡车,很“拉风”地顺着长安街边逆行。

时间:昨晚7点15分至7点30分

路段: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玉泉路路口至鲁谷东街北口)。

电动自行车都裹着挡风“棉被”

记者从八宝山地铁站B口出来,沿着石景山路向东行走了约500米,这里处在玉泉路路口至鲁谷东街北口之间。比起长安街的车水马龙,这里的电动自行车还不如经过的公交车多,15分钟内,一共只通过了19辆电动自行车。

当一名车主停下等红灯时,记者上前询问:“您知道下周起就不能在这条路上骑电动自行车了吗?”车主听记者介绍新规后说:“这管起来可不容易,我的家人朋友好多都骑这车,除非真有人站在路边管,不然应该也很难禁。”

这时,气温已经降到约16摄氏度,许多车主在车头处罩上一件棉被一样厚实的车罩,再把手和少半截胳膊伸进车罩中,抵挡着春天傍晚的微凉。但实际上,有专业人士介绍,这件很保暖的车罩,却对电动自行车的机动性影响很大,高速骑行时转向会受到局限,很容易摔倒。

时间:昨晚7点22分至7点37分

路段:复兴路(木樨地桥至新兴桥)

37辆电动自行车中6辆逆行

记者来到新兴桥到木樨地桥路段,在公主坟地铁站附近由西向东观测,发现15分钟内就有37辆电动自行车驶过,这其中有四辆是外卖电动车,包括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其中,有6辆车逆行,有的是从军事博物馆方向逆向驶来,速度很快;有的是一路骑到了新兴桥桥下。

殷呈悦 吴文丹 文并摄  

车行

“电动智行车”很像山地车

记者走访了三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点,发现受访的车行老板都知道这条刚刚出炉的新规,并且有的店老板已经有了“对策”。

位于崇文门外大街磁器口的喜德盛车行,门口左侧摆着十几辆电动自行车。当记者问新的电动车禁行政策是否会影响生意时,店主显得有点儿不耐烦。“新政策不会对我们有影响。”当记者追问电动自行车以后怎么上路的时候,店主给记者展示了他的“对策”:一款外观上和普通的山地车没有两样的车子,其实坐垫的后面隐藏着一个充电电池。老板说,这是他们现在卖得很火的“电动智行车”,平时可以当成自行车骑,但是想要省力的时候就可以接通后座的电池助力,骑起来非常轻松。这种助力车即使在禁行路段骑行,也不容易被发现。

位于体育馆路13-4号的爱玛电动车行,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电动车。“我们爱玛是专门做电动车的,质量好。”销售小哥看到记者马上上前招呼。说起新出台的电动自行车禁行政策时,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意肯定会受些影响,他们也在等厂家给出应对措施。“其实主要就是长安街受影响比较大,其他地方还好。大部分人不会每天都往长安街跑,影响应该不大。”这位销售“预测”:“其实也不会查得那么严,等11日之后看看具体情况再说呗。平时出行,还是电动车更省力。”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对电动车上牌照的监管也不太严格。

随后,记者又来到距离这家店不远的雅迪电动车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上午都在闲聊新的政策,并也为记者推荐了一款开关电源十分方便的助力车。“如果有人要查你,你就把电关了,说这个就是自行车。”“前阵子有个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来买了电动车,每天上班一定得经过蒲黄榆路,现在玉蜓桥至刘家窑桥不让走了,他以后上班得绕行,耽误一些时间,以前上班半小时能到,现在估计得40多分钟了。我们的业绩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冲击。你可以等到11日之后再来买,先看看什么情况,要是查得严,我家也有自行车和电动助力车卖的。”

说到这儿,销售人员意犹未尽,诉起了苦:“买车摇不到号,北京交通又这么堵,电动自行车是最好的选择。骑自行车的话太累太慢,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也非常不方便。电动车、电动自行车说是事故率高,其实也是因为骑的人特别多。现在骑自行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殷呈悦 吴文丹 

释疑

电动自行车可穿行长安街

“骑电动自行车穿越长安街,会被罚款吗?”昨天,“10条大街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消息一出,许多市民都有了相似的疑问。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不会。

此次电动自行车受限的几条大街多集中在长安街、长安街延长线及周边部分道路。各条与长安街垂直交叉的道路交通流量巨大,市民担心,从长安街南北两侧向对面穿行时,车子会不会被警察拦截。

交管部门表示,这种担忧不必要。警方查处的只是在10条大街上通行的车子,对于从路口经过的不会查处,市民尽可放心。本报记者 安然 J060   

分析

电动自行车为啥成了“野孩子”

买一辆电动自行车,消费者最关心的往往是“能骑多快?”“能跑多远?”

实际上,我国关于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和重量是有明确限定的:时速不得超过20km/h;整车质量不得超过40kg。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市面在售的电动自行车基本上都没有被20公里的限速所束缚,“满街跑”的电动自行车的车速早已经失去了控制。

既然国家有规定、有要求,为什么出厂合格的电动自行车,销售时、上路时却变成了“超标”车?是什么原因让电动自行车出了商店就成了“野孩子”?

据了解,私自改装以提高车速早已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人们通过不同手段,将出厂时本来提供的限速装置拆除或暂时解除,以便让电动自行车可以拥有更快的速度。一位车行老板曾告诉记者,为了让最高车速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厂家一般会在控制器处安装一根限速线来控制车速;一旦拔掉,就不限速了。电动车出厂检测时插上限速线,而等到电动车销售时,销售商往往会应消费者要求,将限速线拔掉。

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虽然规定了超标电动车禁止上路,但在实际中骑超标车的人很多,而因违规被处罚的却很少。

电动自行车超速超重问题久久未得到解决,背后原因是沿用十几年的老标准滞后,早已修订的新标准又迟迟不出台。

据了解,正在修订的新国标把电动自行车分为3类:分别是智动型、助动型、电动型,统一限速为每小时26公里,不含电池,车重分别限定为不超过40公斤、50公斤和55公斤。针对目前的电动自行车只要稍加改装就能“增速”的情况,修订中的新国标增加了“电动自行车的电器控制系统应具有车速限速或超速断电功能,并具有防改装设计”,也就是说,所有电动自行车上都会强制安装上一个无法拆卸的速度传感装置,一旦车速超过限定标准,该装置就会自动报警,将电动自行车自动断电。

但是,由于涉及行业利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争、消费者的路权保障等多重因素,这样一份已经充分关注到电动车问题的新国标遭遇难产。

如何才能既满足管理者“确保道路安全”要求,又满足使用者“希望速度更快,续航里程更大”的诉求?这恐怕不是一个“禁”字就能解决的,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本报记者 杨滨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