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成规模社区应配建图书馆

2016-04-18 01:5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成规模社区应配建图书馆

在电子阅读已经很流行的今天,纸质图书的书香手感仍然令人欲罢不能。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多处居民社区发现,缺少书店或图书馆让不少爱书人深感不便。

市政协委员刘明清表示,虽然很多人已经习惯网上购书、电子阅读,但作为基层文化设施的社区书店或图书馆仍然很重要,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买书,也为了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改良社会风气。他建议,2000人以上的社区都应该配建书店或图书馆,政府要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1 长途跋涉到首图看书

地点:丰台角门

几乎每个月,韩女士都要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去一次图书馆。“我喜欢那种被书籍围绕的感觉,也想让儿子熏陶一下”。韩女士住在丰台角门,小区周边根本看不到书店或图书馆的影子,她只能选择离家较远的首都图书馆。

“坐地铁加上走路要1个多小时。”韩女士说,回来时再背上几本给儿子借的绘本和自己看的小说,挤地铁就更艰辛了。

去一趟图书馆太辛苦,一度让韩女士有些心灰意懒。她在平板电脑上给孩子下载了不少绘本故事,也给自己下载了一些小说。但总觉得没有手捧书卷的惬意,而且时间长了头昏眼胀。她也不敢让儿子看久了,一次只能看30分钟。“要是家门口有个便利书店或图书馆就好了。”韩女士时常感叹。

2 社区图书馆隐蔽难寻

地点:石景山金顶街

武女士住在金顶街,“小时候好多书店,都一家一家地关门了。”武女士说,现在距她家最近的书店在石景山古城,坐车要20分钟。距离最近的社区图书馆在石景山模式口,坐车要三站地,走路大约半小时。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石景山人,但武女士为了找到这家社区图书馆还是费了不少力气,最终在模式口社区深处的两栋楼间找到了。图书馆内空间狭小,挤满了书架,更像一个库房。她觉得书籍种类不多,随便翻了几本就出来了。

现在,武女士时常在周末到城里的三联书店看书。一坐几个小时,再喝杯咖啡。但拥堵的道路和几十元的停车费,让她觉得这样看书成本太高了。

3 家门口不再有小书店

地点:昌平天通苑

天通苑社区密集的楼宇间有不少经营餐饮和美容美发的底商,但却不见书店的影子。这让从浙江移居北京的王女士很不适应。“小时候出门不远就有一家小书店,里面有很多小人书,可以坐着看一天”。

王女士说,在北大上学时,学校内外也有不少很有品味的书店,“闲暇时走进书店,不必看,闻一闻书香都觉得很享受”。参加工作后看书的时间就少了,住进天通苑后,家门口也没有能够供她茶余饭后流连的小书店了。

天通苑为数不多的书店主要集中在立汤路沿线的购物中心里,与商场超市毗邻,这让王女士很不适应,毕竟读书和吃饭不同,不是越热闹越好。

分析

图书利微书店生存难

居民有需求,但要让书店走进社区,似乎困难还不小。在出版领域工作的市政协委员刘明清,非常了解时下实体书店经营的困境。“首先是房租价格昂贵,微薄的图书经营利润无法支撑社区实体书店的存在。”刘明清说。国有新华书店也已经出现卖书不景气的现象,而有房租压力的民营图书经营者无法生存则是必然的结果。

其次是互联网图书电商的冲击。现在互联网图书电商打折销售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对实体书店造成了致命的冲击。再有就是社区图书消费力量固定有限,市场狭小。“即使是那些较大的社区,图书消费力量是不是就会高过超市、美发美容呢?毕竟前者不是生活必需,而后者是。”刘明清说。

定位

社区书店是精神家园

刘明清表示,目前北京大部分的居民社区仍然缺少文化服务设施,比如书店、图书馆等。他认为,品质精良的社区书店或图书馆不仅仅是买书的地方,而是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改良社区风气的公共文化空间。特别对于社区少年儿童而言,社区书店图书馆也是家门口的“家校”。从更高的意义上讲,社区书店图书馆如作用发挥得好,甚至可能成为一方居民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虽然从商业的角度看社区书店或图书馆不是好生意。但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行业许多都不是好生意,出版也不是好生意,博物馆也不是好生意。但是一个国家却不能没有出版社、博物馆。”

建议

政府补贴开发商赞助

为支持发展北京社区书店或图书馆,刘明清建议,首先政府要出台规划政策,要求上规模,如人口2000人以上的新建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书店或图书馆。同时鼓励支持开发商、物业公司等免费或低于市场价格提供开办社区书店图书馆的经营用房。

刘明清说,开发商表面看是做了亏本的买卖,其实因为有了社区书店,使得社区增添了文化氛围,进而提高了房价和物业价值。显然这又是一桩赚钱的生意。

除此之外,刘明清还建议,政府对社区书店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对长期坚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社区书店,出台奖励政策。对有志于创办社区书店或图书馆的公民、企业,给予公共文化投入补贴支持。当然,对假借经营社区书店图书馆而从事非文化经营活动的,也要给予行政处罚。

规划

公共场所配微型图书馆

推动图书进社区,带动全民阅读之风,政府层面一直在积极地做着努力。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全民阅读计划,鼓励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在公共场所设置微型图书馆和阅读角,发挥好基层图书室效用,建设书香城市。

在北京市文化局最新发布的2016年工作计划中,也明确了送书到基层的工作方针。根据《北京市基层图书服务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搭建公共图书配送体系,整合益民书屋等各类资源,完善图书“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提高基层图书服务效能。

今年,北京文化系统还要通过组织开展“图书交换大集”“首都读者周”“市民读书计划”等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反馈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文化活动配送体系,将市、区的文化活动、文化培训、文化辅导输送到基层。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