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游客在大熊猫馆排起了长队 摄/记者 刘畅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蒲长廷范维耿学清张珺)今天(5月1日)是“五一”小长假第二天,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预计今天将迎来60万游客,加上昨天首日的游客量,预计这两天将达到110万余人次。
市公园管理中心监控显示,截至上午10时,市属11家公园的在园游人达11.11万,其中动物园3万、颐和园1.37万、天坛1.31万、北海1万、植物园0.8万。
今天上午11点左右,动物园熊猫馆达到7000人的最大承载量,采取了限流措施。这也是市属公园首次临时限流。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看到,大熊猫馆原来游客可以进出的大门改为只进不出,同时后面三个临时出口全部打开。
市属公园首次采用
大数据对客流实时监测
今年,动物园首次与数据调查公司合作,对“五一”期间动物园内的所有客流进行大数据采集,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采取相关预案。
据北京市动物园服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杜洋介绍,公园首次和零点调查公司合作,在五一假日三天,动物园的7个出入口、18个通道、3个重点场馆(熊猫馆、儿童动物园、犀牛河马馆)进行客流量的采集工作。监测时间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对动物园内的客流进行动态、实时监测。
“通过数据,可以计算出公园全天的出入园量和公园瞬时最大承载量。用统计学原理,为公园的公共服务行动策略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也给公园的后期场馆建设和服务设施的设置方面,提供数据支持。”杜洋表示,除了客流的数据监测,还监测停车场进出入车辆的数字,统计出每辆车承载的游客数量,还有公园内11个厕所的如厕人数、用水量消耗,和东区、北区、西区的商业网点的经营收入。此外,还将通过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对客流进行调查。
杜洋表示,五一期间,每天公园内都有86个工作人员,利用计数的方式,进行客流量的监测。每半小时汇总信息。在3个时间点,中午12点,下午2点、6点,报到公园指挥部。据此对当天的情况进行预判。通过大数据的支持,可以预知人流量,对参观路线、游客安全的相关设置提供帮助。
临近中午大熊猫馆采取临时限流
今天上午11点左右,动物园熊猫馆达到7000人的最大承载量,采取了限流措施。记者看到,熊猫馆原来游客可以进出的大门改为只进不出,同时后面三个临时出口全部打开。
此外,据北京动物园保卫科科长李金生介绍,客流高峰到来后,在室内,会把大熊猫调整到其他兽舍,防止游客扎堆参观。每次采取限流措施都会提前半小时预警。
除了熊猫馆,海洋馆和科普馆前的两座桥,也会采取限流措施。“海洋馆每2小时散场一次,散场后7分钟内瞬时客流量可达3000人,超过桥的最大承载量。此时,就会启动单向限行措施,由南往北是只出不进,如果进入动物园需要从西边绕行。”李金生表示,通过监控室的探头和平时的数据积累,会提前15分钟采取预警措施。
此外,动物园门口的售票处,也对售票员进行了培训。从北往南,设有三条指标线,绿线、黄线、红线,达到绿线是正常客流量,达到黄线就加开售票窗口,达到红线是客流“饱和”。达到黄线的时候就30个窗口都打开,平时一般绿线就打开15个窗口。
这些事别干
乱投乱喂乱摸斑马受不了
在动物园的斑马、羚羊区域,记者看到,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
大家非常喜欢斑马,斑马区域有不少游客。在这里,园方还专门立起了提示牌,上面写着“带走您的美食,留下您的爱心……您的美食会伤害它!斑马咬人,请勿投喂,责任自负”。但是很多人都“有备而来”。许多家长带了满满一袋子青菜、胡萝卜,胡萝卜都已经切成了长长的细条,一看就是经常来动物园,非常有“经验”。
记者在旁边观察了近30分钟,有十多位家长带着孩子蹲在旁边用手中的胡萝卜和芹菜吸引斑马到护栏边上喂食,很多人趁机抚摸、拍打斑马的头部。有几个小朋友还不到1岁,家长竟然也放心地让孩子伸手去喂食斑马。
相关
颐和园部分景点开启临时单行线
小长假第二天,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预计今天将迎来60万游客,加上昨天首日的游客量,预计这两天将达到110万余人次。
昨天,市属11家公园及园博馆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接待游客市民53万人次。排名前三的是天坛、动物园、北京植物园。
据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午9点至下午3点,游客量最为集中,特别是动物园,上午增速明显,下午2点以后回落也明显。
为应对大客流到来,市属公园已提前公布了8家公园的10处核心景区最大承载量。记者上午从颐和园管理处获悉,截至中午12时,颐和园的佛香阁、文昌院等重点景区均未达到限流标准。但园内的九道湾与文昌阁景区开启了临时性单行线。其中,九道湾位于昆明湖东北畔,是连接东堤与长廊景区的一条重要游客通道,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最佳观景地点之一,高峰时段游客量较大。
本版文/记者蒲长廷
范维耿学清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