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朱天龙)今天(19日)上午,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如期在大兴区魏善庄开幕,与此同时,世界首座月季博物馆也于今天开馆。据了解,会期之中,来自全球的40多个国家的800余位月季专家将举行主题演讲。
今天上午,大会主题园从大门到主舞台的大道两侧,分别摆放着数十个品种的月季花。而每个月季花丛前,年轻的礼仪小姐身着与月季花色相呼应的不同色系的礼服,接待上午到来的宾客。在月季花的布置下,整个主题月季园内,放眼望去几乎成了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
漫步至五洲月季园,来自中、美、德、法、英、日等15个国家400多个品种的月季汇聚一堂。其中在完全由中国专家自主培育的150多种月季里,“甜蜜的梦”有着扑鼻的果香,而“怡红院”则是我国第一个斩获世界奖项的自育品种。
据了解,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囊括了多个会场,除了月季主题园之外,分会场古老月季文化园、纳波湾月季品种园和爱情海月季文化园中的月季花也都进入了盛花期。尤其是纳波湾月季品种园内,2000多个品种的月季竞相开放。而在古老月季文化园中,更有30多种首次来京的古老月季品种等候与游客见面。
今天上午来到开幕式现场的,还有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月季专家、大咖。“我国获得过美国园林玫瑰大师奖的月季专家王国良也将登上讲台。”据大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天下午开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将开展一系列主题演讲,包括古老月季的演变传承,现代月季的栽培演化,纯种月季的收集保护等等。“大会期间,还会举行18场高端国际学术报告会和论坛。”
届时,堪称传奇的法国“月季世家”梅昂家族、世界古老月季最著名的权威专家以及世界月季DNA基因序列研究权威帕斯卡都将来到魏善庄参与大会活动,带来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此外,“花绘北京,悦跑大兴”半程马拉松活动也将于5月22日开展。赛道围绕在月季大会主要园区周边,穿越多个月季花景观公园和大片的月季花种植园。据了解,5月23日以后,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主题园将全面对游客开放,位于主题园中的中国月季展将持续到6月18日。
相关
今天上午,两千多个品种的月季亮相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回顾历史长河,原产于中国的月季最初并未能茁壮于故土,其品种的繁衍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因“中国现代月季奠基人”吴赉熙、“月季夫人”蒋恩钿等一干有识之士对月季的研究培育,才成就了如今月季大会的花团锦簇。
吴赉熙先生的孙女吴勤日前告诉记者,她打算出一本书,记录吴赉熙先生把现代月季引入中国的历史。
引入 归国华侨带回现代月季
“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吴赉熙的孙女吴勤很遗憾从未见过爷爷,对于爷爷的故事,只能通过父亲与家族世交的转述,或者查阅回忆录、历史资料来还原。
吴勤了解到,爷爷吴赉熙1881年出生在新加坡,曾前往剑桥大学留学,在那里,除了接触到丰富的西方知识,“现代月季”的美也深深印在吴赉熙的心里。31岁时,吴赉熙“落叶归根”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随身携带着其钟爱的月季花种以及相关资料。
吴勤讲述,20世纪30年代,她的家是在离皇城根不远的赵堂子胡同4号的四合院。和寻常四合院不同,整个院落的三分之二都被改造成了西式风格的花园,里面是吴赉熙精心栽培的200多种上千株月季花。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吴勤发现,那个时候我国只有六七个品种的古老月季。爷爷所栽培种植的月季叫做现代月季。是18世纪欧洲月季育种家将中国月季品种与欧洲蔷薇杂交而培育完成的,花期更长、颜色更多。“如今咱们看到的月季,几乎都是现代月季。”吴勤说。
吴赉熙当时作为“南洋华侨俱乐部”以及北平第一份英文报纸的创办人、张作霖的高参,时常在家中举办赏花会,想让现代月季在中国得到推广,但未能如愿。所幸,迟暮之年,吴赉熙遇到了蒋恩钿这位知音。
传承 “月季夫人”蒋恩钿接手培育
吴勤表示,两位先辈的故事,她是通过蒋恩钿的儿子陈棣以及原天坛公园副园长徐志长等人的介绍了解到的。
按照陈棣对吴勤的讲述,1950年,蒋恩钿和爱人陈谦受从美国留学回国,夫妻俩是吴家府上的常客。在院子里赏花之余,蒋恩钿时常会向吴赉熙请教月季的栽培技法,深受吴赉熙赏识。71岁高龄的吴赉熙身体每况愈下,临终时决定将精心培育的月季,全部交由蒋恩钿照料。“可以说,蒋先生把我爷爷的月季事业传承了下去。”
原天坛公园副园长徐志长向记者讲道,1959年筹备建国十年大庆时,人民大会堂的外围需要两个花园作为点缀,周总理便提出来希望种植月季。
“6000株、92个品种的月季要在国庆期间都开放,当时除了蒋恩钿不会再有第二个人有这个本事。”徐志长介绍道。最终,在蒋恩钿的建议下,2.04公顷的月季花园如期完成,成为中国首个公共月季花园。而蒋恩钿捐出的有欧美血统的现代月季在众花丛中也最为耀眼。
在得到周总理的赞扬和认可后,蒋恩钿成为了北京市月季顾问,由天坛公园聘请其为专家,帮助发展培育现代月季。
推广 天坛公园月季园中外闻名
“蒋先生说,要想让月季得到推广,那必须让它能在地里过冬。”徐志长介绍,蒋恩钿来到天坛公园后不断研究实验。1963年,在蒋恩钿以及众多培育人员的努力下,全国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月季园——天坛月季园正式建成,诸多中外领导人和社会名流前往欣赏。而蒋恩钿也被陈毅誉为“月季夫人”。
徐志长回忆,通过蒋恩钿的不断钻研,天坛月季园的月季培育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到1966年时已经有400多个月季品种。陶然月季园、天坛茶香月季园两个月季园也应运而生。
在此期间,蒋恩钿凭借深厚的英语造诣,又逐一将月季的英文名称译成汉语,编著了月季“户口本”。
1980年《天坛月季》的出版让吴赉熙、蒋恩钿以及天坛月季园的培育成果,第一次正式以书籍的形式向世界推广。出版之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英国皇家月季协会专门派40人的考察团来天坛公园调研,并表示希望收藏该书籍。
“天坛公园的月季当时全国闻名。”徐志长告诉记者,蒋恩钿1975年不幸与世长辞,但她的研究成果让现代月季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推广。包括之后天津、郑州以及北京确定月季为市花,大师孙传哲特别绘制月季邮票,天坛公园举办全国性花展,甚至今天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举办,都离不开吴赉熙、蒋恩钿的贡献。
期冀 搜集资料欲出书 月季背后的故事应该被知晓
吴勤告诉记者,2014年她收到了月季博物馆的一函邀请,表示希望她撰写一本有关中国现代月季发展的书籍《现代月季传人》,其中内容正是包括吴赉熙、蒋恩钿以及天坛月季园在内的一系列故事,“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搜集资料。”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天这本书并没能出版发布,但吴勤表示,未来自己还是希望这本著作能够与世人见面。
在此之前,她还要继续完善书籍内容,从而呈现一部满意的作品,“作为吴赉熙的后人,我自然希望前辈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月季花已经家喻户晓,而月季背后的故事,也应该让大家了解到。”文/记者 朱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