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朝阳区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东南部快速路网
新建改扩建百条主次干路
“朝阳区与通州地域相接,交界线共48.6公里,沿途经过金盏、常营、管庄、黑庄户、豆各庄、十八里店共6个乡,位于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个重要枢纽地区”,昨天(12日),朝阳区区委书记吴桂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朝阳区将围绕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完善东南部快速路网、改善水体环境与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各方面,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
今年完成广渠路二期
东坝南二街一期
“连接朝阳和通州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运行效率。为此,朝阳区将道路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吴桂英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将聚焦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新建及改扩建百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以东部、东南部地区为重点,完善快速路网。
今年将全力完成广渠路二期(西起东四环大郊亭桥,东至通州区怡乐西路)、东坝南二街一期等19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建设,积极推进化工路、东坝南二街二期东段建设,茶家东路建设,优化东西南北向骨干路路网,提高东部廊道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在推进广渠路二期道路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对道路两侧的环境进行整体整治提升。”吴桂英告诉记者,围绕全市地铁建设,如地铁3号线、7号线东延、12号线、17号线,京沈高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朝阳区将全力做好拆迁以及项目的协调配合工作。
流向通州出境断面水质
今年基本达标
朝阳区共有6条直接进入通州区的河道,分别为温榆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小场沟、通惠排干渠、南大沟,并有小场沟等9个流向通州的出境断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对此,吴桂英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朝阳将加大坝河、萧太后河、通惠河、温榆河等主要骨干河道水体治理力度,把河道水质提高到Ⅳ类。
“萧太后河系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流经朝阳进入通州。萧太后河治理将力求满足百姓亲水需求,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吴桂英说,明年河水环境将显著改善,实现水体水质接近Ⅳ类,部分指标达到Ⅲ类标准;2018年建成萧太后河滨河绿廊生态带。
今年年底,朝阳区将力争实现9个流向通州的出境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消除19条河段51.46公里黑臭水体。到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
建设好中心城区
与副中心间生态屏障
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好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生态保护屏障。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朝阳区林地面积达到14.3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4.94%,城市绿地达到1.5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
吴桂英表示,朝阳区将依托温榆河走廊和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湖泊水系等城市生态功能空间,有序腾退关键节点阻隔,打造生态环境带,提升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相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温榆河国家级森林公园、黑庄户国家级农业公园、郊野公园和社区微型公园,形成绿色生态走廊。
今年,朝阳将全面推进孙河万亩湿地公园建设,同步完善城市防洪、泄洪功能,改善温榆河、清河区域的环境。2020年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生态保育湿地,发挥重要的生态保障和景观功能。
助力城市副中心
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在产业协同方面,吴桂英透露,朝阳区将搭建平台,与通州建立产业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也打造中心城区向副中心产业融合发展的廊道建设。
朝阳区还将以服务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做好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工作。2016年,朝阳全区计划清退区域性的商品交易市场不低于53家、一般性制造业不低于85家。力争到2020年,区内区域性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一般性制造业、物流基地疏解比例不低于70%,大型回收场站基本退出。
今年以来,朝阳区已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32.2万平方米,全年将实现355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全区已调减流动人口11万人,常住人口规模较去年年底减少2.5万人。
本报记者 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