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故宫消防中队:紫禁城里的安全卫士

2016-06-22 15:51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紫禁城里的神秘部队

在故宫的东南一隅,有一支驻守紫禁城41年的队伍。川流不息的游客,无从知晓他们的存在。他们时时备勤,却不希望有上阵之日;他们日日苦练,却不奢求获得任何“战绩”。他们是现代的“御林军”,甘愿付出汗水、青春,只为换来故宫的永久安宁。

他们被唤作紫禁卫士——故宫消防中队。记者日前走进紫禁城,探访这支神秘之师,揭秘他们的荣耀与辛劳。

小院

当年编四库全书的地方

长安街南池子大街,一路向北。一对情侣拿出自拍杆,依偎着用手机自拍,定格两张幸福的笑脸,背景是高高的宫墙和庄严的东华门。

一个身着迷彩训练服的小伙子走出宫门,记者跟着他走进了紫禁城。一入宫门,周遭的世界马上静了下来,这里并非主要参观区域,如果不是旺季,鲜有人员走动。

小伙子名叫刘洋,正值而立之年,是故宫消防中队的指导员,也是目前中队官兵中驻守故宫时间最长的人。

“目前我们中队有官兵77人。”一边走,刘洋一边介绍着。1970年,周恩来总理从府右街消防中队调来了一个排,负责故宫内的防火。1975年,故宫消防中队正式建队,至今已有41年了。

记者跟着刘洋过一座小桥,走进一重院门,眼前豁然开朗。左手边一个小院,“这就是我们中队驻地。”刘洋指引着。

对于拥有8000余间屋舍的故宫来讲,这个小院不算大,几排整齐的古建分别是消防队的会议室、接警室以及战士们的宿舍。一些工作照片和防火宣传黑板报凸显着它如今的“身份”。

“这是故宫的国史西馆,以前用来存放古籍,旁边紧挨着的就是文渊阁,纪晓岚当年编四库全书的地方。”刘洋介绍着。

2008年,刘洋大学毕业,通过社招进入消防部队,被分到故宫消防中队。第一次“进宫”,刘洋只知道从东华门进来的,“进了院,武装包一扔,就让跑圈去了……”这是进宫的第一课。刘洋笑着说:“那时候觉得故宫好大啊,跑得都蒙了。”

装备

“御马厩”里停放消防车

离消防队所在的国史西馆院外不远,就是曾经的御马厩,现在是中队存放消防车辆的地方。马厩变车库,也是古今的“契合”。

“御马厩”里的消防车都是最平常不过的水罐车、云梯车,院里甚至还停着几辆更“小儿科”的电瓶车。

刘洋解释说:“我们这儿的车要么是老款的小型车,要么是改装过的,大型消防车根本放不下。”

三大殿中最大的太和殿高26米,虽说支队的云梯车能升到26米的高度,但是太和殿外围有台阶,消防车根本上不去,上坡就会拖底。如果在台阶外围作业,即便升到最高也近不了太和殿的身。想要够到太和殿的顶,起码得是40多米的云梯,那种车辆的体型太大根本就进不了宫门。

三大殿外有宫门,其他大多数殿宇间距又小,对消防车的高和宽都有限制。因地制宜,是消防队唯一的选择。大车不灵活,中队专门为故宫装配了4辆轻巧的小电瓶车,虽然载水量只有几百升,但至少可以肩负起初期压制火情的任务,也可以尽量争取时间。

故宫的建筑结构决定着,一旦发生警情,救援都要颇费些周折。

刘洋举例说:“三大殿宫门,要请工作人员配合,第一时间开门才进得去;其他的小殿更是分布很密,消防车进不去胡同,只能开到附近,消防员再铺水带进去,最远的要铺300多米的水带。如果说消防车平日里就在几个区域驻守,也许可以缩短出警时间,但几辆车停在那儿,又影响了古建风貌。”

又得全力保护,又不能破坏分毫,消防队就在这种苛刻条件下克服困难,坚守使命。

训练

消防系统大比武 他们屡获殊荣

消防注重平日一丝不苟的训练,但是故宫里的消防队有些特殊。常规训练,对于这支消防队来讲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这儿没有训练环境,其他支队有室内的健身设备、器械,在故宫里没这条件,不论冬夏都在室外训练,像消防塔台这种大型训练设施更是不允许架设。”刘洋说。

不过,小伙子们也自有套路。

跑圈是相对最实用和方便的训练方法。沿着故宫外墙内侧通道,经东华门、神武门、西华门再回来,一圈下来有3公里。再有就是背着几十斤的空气呼吸气瓶负重爬台阶,折返跑。

在故宫,跑,特别有用。刘洋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他来到故宫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跑圈。开消防车也许还不如跑着快。

“故宫虽说大,但直线距离都不算远。一旦有了警情,穿消防服、带装备、开消防车,再走大路绕过去,时间肯定要耗费一些。”刘洋说,他们的策略是,接到警情后,备勤官兵全副武装立即出发,能开电瓶车的开电瓶车,能骑摩托车的骑摩托车,剩下的拿起一切能救火的装备,以最快的速度,绕小道跑过去!只要人到了,就可以第一时间处置,还可以把情况及时反馈出来。

虽说消防队驻地是故宫的非开放区域,但他们平时训练也有很多讲究。练习操法可能会导致路面湿滑,得避开工作人员上下班的时间,还得和游客游览时间错峰,“不能让游客看见我们一队人跑圈啊。”刘洋笑着说。

所以,小伙子们训练大多是早出晚归,有游客时在非开放区域跑隐秘的小圈,开门前和关门后再进行其他项目。如果进行大型演练,必须和故宫方面提前沟通好,在院方的支持和配合下进行。

故宫的建筑都是木结构,而且在城市的一片空旷区域,又有高大殿宇和树木,特别招雷。刘洋指着窗外说,“夏天我们院子里都能劈下雷来”。

历史上,故宫没少发生火灾,但1949年后,只有1987年景阳宫遭雷劈起火,属于天灾,此外,故宫再没经历过火患。虽说这些古建都有避雷针,但仍不能让他们觉得万无一失。消防队上上下下,戒备的心时时悬着。他们能做的就是日夜刻苦训练,危急关头能争分夺秒,以一当十。

在消防系统的大比武中,故宫消防中队无论个人还是团队,年年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训练不易,实战更是这些消防官兵的心头大忌。

“外面的消防队伍平时处置火情可以实战,我们在这儿,没有实战的机会,更不可能盼着有机会。”刘洋说,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他们制定了缜密预案。

“我们把故宫分了十个区域,一个主殿55个分殿,主殿就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利用小半年的时间调研做方案,进行演练。完善了故宫各个区域一旦发生火情的救援预案,未雨绸缪。”

备战

大水缸们仍在沿用

入伍后在故宫的这几年,刘洋没有遇上过真正的火情。“不过,我们也没少接报警。”刘洋说,以前冬天时,经常能接到报警,说故宫里冒白烟,着火了。一旦有报警,电话室马上通知队长指导员,警铃拉响,大队人马迅速赶过去,一看是水房冒白烟呢,原来是冬天烧水冒出的水蒸气。

以前故宫的防火灭火都用大水缸,看似是土法子,现在仍在沿用。只不过,过去都是宫人从井里一桶桶挑水,现在都是战士开着消防车,一个缸一个缸去灌水。把所有缸都灌满需要好几天。故宫里有市政的消火栓和自己的高压泵房消火栓,一共160多个,几乎可说是全覆盖。故宫里还有自己的志愿消防队,保卫人员人人都会用水枪。

平日里,消防队会定期对故宫里的消火栓进行保养,检查灭火器,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与院方进行联合演习。到了游览高峰期和节假日,消防队还要协助院方巡逻、消防安检,甚至连垃圾桶也要挨个巡查,排除隐患。

虽然叫故宫消防中队,但这支消防队并非故宫专属。还承担了故宫周边的消防和服务保障任务,能下水打捞,能上树救猫。

战士

请假出宫

赶在宫门关前归队

消防中队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别看在紫禁城里工作,却日日猫在故宫东华门和中队小院的两道门里,俨然真正的“宫人”。刘洋说:“在外人看来,我们住在皇帝家里深宫大院,实际上,我们每天抬眼看到的全是高高的宫墙。”

一入宫门深似海。7×24小时备勤,周末也不能外出。有事请假出宫,最长8个小时,得赶在宫门关闭前归队。

虽说故宫里8000多间房子,但能给消防队的却不多。战士们宿舍都是上下铺,一间小屋挤10个人。就连洗漱都要排队,3个淋浴喷头70多个小伙子排队洗。

明火做饭更是不允许。全队70多号人,每天等着电炒锅做饭,“一个大锅炒出来的菜都是面的,像是焖熟的。”

有时他们偶尔在皇上皇子们操练射术的箭亭小广场上踢踢球。

虽说这里的生活条件一般,还有诸多限制,但并不影响战士们对故宫的眷恋。刘洋解释说:“咱故宫消防队这么多年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人家一说,你们是紫禁卫士,透着牛气!”

队里老士官很多。义务兵服役期满后,都愿意转为士官,继续守护着紫禁城。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孙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