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韩善续去世,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心里感到有些失落,也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失落。我与韩善续并不熟悉,只是在公共场合见过几面而已。更确切地说,是我熟悉他,他不熟悉我。我们这些戏剧爱好者,大多见过韩老爷子演的舞台角色,比如话剧《茶馆》中的大傻杨、《雷雨》中的鲁贵、《鸟人》中的百灵张与《天下第一楼》中的罗大头……当然,还有很多记不住名字的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我们也都曾被他所塑造的角色所感动,并发出会意的笑声。人们都爱说他演的是小角色,其实,依我看,这戏剧舞台上哪儿有什么大角色和小角色之分呢,有的只是称职的与不称职的、出彩的与不出彩的角色而已。
韩善续的离去,之所以让许多相识者与未曾相识者都同样感到伤痛和惋惜,正是由于他朴素的善根生发于舞台,天性的敦厚寄托于角色,品行的纯良镌刻于戏骨,高贵的诚挚再现于艺术。我们能从他出演的影视剧中专属角色的眼神、声音和动作行为中,看到老北京人的地域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某些特质,即北方大都市人的那种豪迈、旷达、憨厚与直爽,更有一种惟有饱经风霜、见过大世面的人才能具备的通透、明敏、机智与聪慧。
韩善续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出生于安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大经厂胡同。比邻北锣鼓巷、鼓楼东大街,如今已是旅游观光之地,也是我生活、工作常常经过的地方。顾名思义,大经厂胡同早年曾以印刷经卷而出名,韩先生成长过程中也就添了几分慈善菩萨相。都说仁者寿,他于79岁高龄安然谢世,也算是仁寿多福。韩善续先生长得就很“老北京”,说话也是纯正、地道的京腔。人们都说他“很有北京人艺的范儿”。怎么能没有范儿呢,老爷子20年前就拿过大奖——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
北京文化圈里无论发生什么事儿,只要一和北京人艺联系在一起,就注定不是小事儿。人艺已经不仅仅是一家话剧院那么简单,它还是我们这座古都的一道风景线,而老一代艺术家们正是串联起这一“风景线”的明珠。如今一颗颗明珠“坠落”,凡是热爱人艺、热爱戏剧、热爱古都文化者怎不唏嘘、错愕,乃至悲从中来。韩善续先生辞世的消息刚刚发布不到3天,又惊闻噩耗,同样是人艺一级演员的吴桂苓先生也告别人间,享年78岁。紧接着,金雅琴撒手人寰,享年91岁。
一座古老都城的骨骼、肌理、脉络可以由建筑物来体现,但一座古老都城的血肉与灵魂却必须由文化、文学、艺术来承载。因此,当我们为每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离去而感到失落时,实际上,是内心深处对文化艺术的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