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交通卫士"里的师徒档:当经验派遇上学院派

2016-06-30 15:3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国门交通卫士”里的师徒档

这里是中国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也是国内交通流量最大的机场。

管理维护这44平方公里面积道路交通安全的是首都机场公安分局交通支队。交通支队虽然只有62人,但其中藏龙卧虎,高手云集。既有从警二三十年,有着丰富交通管理经验的老交警,又有各大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毕业,有着扎实理论知识的青年民警。

当经验派遇上学院派,谁将更胜一筹?

师徒档1

搭档默契 各有一双“鹰眼”

今年49岁的余祥生已经从警20余年,在交通支队的外勤、内勤、窗口各个岗位都工作过,是位交管经验丰富的老民警。

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出发层,记者见到正在执勤的老余,此时他刚处理完一起车辆违规事件。盛夏骄阳似火,老余不停擦拭脸上的汗水。“车子没有进京证,照例罚款、扣分。”

老余的身后不远处,他的徒弟孙震正在引导车辆。“我认识孙震时他还背着书包上学呢!”面对记者一脸疑惑的表情,老余道出他和孙震不浅的缘分。

“我们两家是几十年的邻居了,我和他爸爸是哥们儿。”1981年出生的孙震从警校毕业后兜兜转转,就这样成了“余叔叔”的同事。

在老余眼中,这位警校交管专业毕业的爱徒很厉害。“他加了一个微信群,是全国公安交警车辆号牌鉴别交流群,他常在里面交流学习,鉴别车辆号牌真伪的业务高着哩!”

而在孙震的眼中,师傅20余年与车牌打交道的经验难能可贵,无论是套牌车、克隆出租车还是走私车,都逃不过他的“鹰眼”。一个是老到的经验派,一个是十足的学院派,这一对师徒搭档都是事故处理的高手。

今年两会期间,老余和孙震一天也没休息,“弦一直绷着。”老余说。3月3日14点左右,老余和孙震正在核查一辆长时间停靠路边的蓝色别克商务车。见驾驶人言辞闪烁、神情异常,老余凭经验判断有问题。老余调整了工作策略,开始与驾驶人拉家常:“是来送人的啊?”“怎么样?人赶上飞机了吧?”

见到师傅的举动,一旁的孙震心领神会:师傅是在让驾驶人放松警惕呢!孙震抓住机会,躲过驾驶员的视线,核查号牌信息。一查,发现车子悬挂的号牌对应的是一辆灰色松花江牌小客车,这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就在此时,有所察觉的驾驶人准备驾车逃跑。老余见状,狠狠抓住方向盘,孙震立马上前拔下车钥匙,两人合力控制住驾驶人,并将该车依法扣留。师徒二人又打了一场漂亮的配合。

在两会安保期间,老余和孙震火眼金睛,连续查获两起涉牌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获得嘉奖。

虽说是老邻居,老余对孙震的要求可一点没降低,更不能降低的是老余对自己的要求。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老余很少坐进警车休息。“你得带头干。”老余说,老民警怎么干,青年民警就会跟着学。

师徒档2

各有所长 大妈、老外都点赞

交通支队里年龄最大的民警1952年出生,最小的是位1990年的“小鲜肉”。像老余和孙震一样,支队里的“新老搭档”还有很多对。

今年2月24日下午,一位60多岁操着外地口音的大妈上前求助。几番沟通下来,副支队长张起宏了解到:老人叫任晓爱,今年68岁,刚来北京看望女儿。当天,老人到航站楼的火车票售票点退票,可是退完票就不知道该怎么回家了。她不知女儿的住址和电话,只依稀记得来时坐的是1路公交车,小区旁有一个超市。

熟悉机场周围环境的老张一边安抚激动的老人,一边开车载着老人到附近的几家超市查看,最后终于在樱花园的一家小超市旁找到老人的家。临走时,他又反复叮嘱老人的女儿女婿,一定记得给老人写张紧急联系卡,让老人每次出门时带在身上。

老民警有的是细致和耐心,可青年民警也有“必杀技”——会外语!

3月18日晚上8点左右,从警3年的耿冉在2号航站楼出发层巡逻时,遇上一位美国老人向他求助。老人心急如焚,说自己刚从3号航站楼坐摆渡车到2号楼转机,可行李落在了车上,里面有护照和钱包,马上就要停止办理值机手续了,他不知该怎么办。

了解原委后,耿冉立即呼叫指挥中心请求协助联系同一时段内运营的机场摆渡车,同时通知1号航站楼及3号航站楼执勤民警对途经的摆渡车逐辆拦截检查。

10分钟过后,3号航站楼传来消息,两名机场工作人员捡到类似行李,耿冉赶忙驾驶警车带老人前往认领。见到失而复得的行李,老人难掩激动之情,拿出美元要酬谢耿冉,并问他要姓名和电话。耿冉礼貌地回应:“No, thanks. I am a police officer , it's my  job.”(不客气,我是警察,这是我的工作。)随后,耿冉又将老人送回2号航站楼并帮助他顺利登机。

师徒档3

工作交流 微信群里唇枪舌剑

邱文镇是交通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是专职设施民警,年轻的张亮是路面执勤交警;赵玉胜是交通支队的安监民警,刘金华是交通支队的后勤车管民警。虽然这两位老民警已不再参与路面执法,但仍然时刻关注交通管理工作动态。

自打交通支队建立工作交流微信群后,赵玉胜、刘金华专门找队里的青年民警帮忙开通微信,学习如何使用后,他俩就和邱文镇、张亮“杠”上了:

赵玉胜:@支队领导@邱文镇 建议支队对晚高峰华谊桥东下口岗位进行研判。晚高峰期间这个路口按红绿灯即可正常通行,无须民警疏导。拥堵点位于首都机场路高速小天竺出口处,要将晚高峰疏导岗调整到这个位置才能发挥管控作用。

刘金华:控制一下小天竺出口红绿灯的变灯时间,最好高峰时段由人工控制。我在指挥中心时,那里常发生事故,最好上一个民警。

邱文镇:收到!首都机场路高速小天竺出口高峰时段可以由民警现场实施管控,禁止红灯时出高速车辆右后转弯,避免其影响直行车辆。

张亮:根据我的经验,在首都机场路小天竺高速出口通过灯控压缩高速出口的绿灯时间是可行的,并不会造成高速拥堵;还建议将灯杆上的黄色指示牌做大一些,让驾驶员看得更清楚。

支队领导:建议非常好,请设施民警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研判此问题。

像这样在微信上的“唇枪舌剑”几乎每天都在交通支队的工作交流微信群里发生。仅2月28日以来,交通支队通过“群聊”及时发现、排除交通安全隐患、完善道路设施6处。

师徒的故事只是首都机场交通支队民警工作中的缩影,青年民警将他们对新科技手段的发现、运用、操作方式教会老民警;而老民警将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青年民警。虽然年纪不同、阅历不同,但他们有同样的坚守,同样的无悔奉献,同样的名字——国门交警。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吴青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