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汛期首次加入防汛“队伍”,今年汛期,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将“火力全开”,最大可蓄滞700万方洪水,确保洪水不进城。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随着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建设的基本完成,本市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得以完善。
据了解,本市地势西高东低,因此确定了“西蓄东排,南北水分洪”的防洪排涝格局。通过多年建设,东排、南北分洪已经比较完备,而西蓄则显得欠缺。2014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正是为了补足“西蓄”的欠缺。
昨日,在刚刚完全具备分洪蓄洪条件的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处,北青报记者看到,总高程近60米的四层环湖步道“簇拥”着一汪湖水,四周绿植葱葱、野花成趣。“实际上,这里原来就是个巨大的砂石坑。如今,正利用此对雨水进行蓄滞。如遇大雨,永引渠内洪水将由节制闸拦截,不让其入城,而转向砂石坑,先行就地存蓄起来。之后,再用于回补地下水。”温明霞解释道。
据介绍,西郊砂石坑调蓄工程要求永引渠山区及西郊砂石坑周边27平方公里的百年一遇降雨所产生的700万方洪水全部就地蓄滞,不得入城。百年一遇是指24小时的降雨达到427毫米,而北京“7·21”时的降水量为270毫米。“如果最大限度地使用西郊砂石坑的蓄水度,这四条环湖步道都会被淹没。”温明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