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4日从市农业局获悉,本市已开始对全市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普查。今年年底前,本市将编辑出版《北京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把入选项目作为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种子选手”。
目前全球共有15个国家的36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我国有11个,数量位居全世界之首。去年,“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和“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两个项目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本市农业文化遗产认定零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院士解释说,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等,使用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据市农业局副局长阎晓军介绍,北京历史悠久,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巨大,如皇家“贡品”农业文化、永定河流域沙地农业文化和生态沟域农业生产方式等。此次普查范围为本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农业文化遗产类别,包括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复合系统等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将重点分析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与科学价值。需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和较高的美学与文化价值。
据了解,普查完成后,今年底本市将编辑出版《北京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形成北京农业文化遗产综合评估报告,还将编制《北京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同时,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农民把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