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人大听取审计报告 审计覆盖市级部门数量同比增五成 整改情况年底向人大报告 此外——
60部门审计结果将对外公布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2015年,北京市近77亿转移支付资金未使用、1.07亿项目资金改变用途、14亿轨道交通线拆迁款滞留部门、5479万环境整治金超范围使用……今天(21日)上午,北京市审计局局长吴素芳在市十四届人大第28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北京市2015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结果表明,市级各部门完成了年度预算收支任务,2015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从审计情况看,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预算管理、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绩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据介绍,此次审计实现对四本预算审计全覆盖。同时,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审计了60个市级部门,数量比去年增长了50%。且此次更加注重审计整改工作,加强跟踪检查,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制,促进审计整改取得实效。至于60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结果以及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将在本次报告后依程序通过北京市审计局官网和首都之窗网站对外公布。
数据
■2企业少缴国有资本收益680万
审计发现,个别企业少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执行进度较慢。其中,2个企业少缴国有资本收益680.89万元。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13个项目执行进度缓慢,涉及资金3.3亿元。其中8个企业的9个项目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的29.85%。
此外,安排给3个企业的5个项目8450万元,相关企业未及时拨付给项目单位。截至2015年末,以前年度预算安排的个别发展基金尚未进行项目投资。
■3单位虚报多领大气治污金1963万
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审计发现,个别单位虚报多领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个单位采用多报或多头申报方式,多获取燃煤锅炉改造补助资金1963万元。
此外,个别区企业改造拆除并领取财政补助的3台燃煤锅炉,在其他区办理了登记并安装使用。由于缺少配套燃气管网,3个区有316台燃煤锅炉,难以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由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已完工的3个污水、污泥处理设施闲置,28个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率不足50%。
同时,审计抽查5个区发现,投入1.6亿元购建的公共自行车级配套设施,90%以上尚未落实产权单位,并纳入资产管理。
■近77亿转移支付资金未使用
对市级转移支付的审计结果显示,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未能在当年及时使用。截至2015年末,市财政局1月至8月向16个区下达的中央和市级专项转移支付中,有76.94亿元未安排使用,主要是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项目。
其中结存在区财政局21.71亿元、区级部门55.23亿元。主要原因是下达资金时部门项目落实不具体、不细化,需要在执行中确定具体内容,还有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和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在年内尚不具备资金使用条件。
针对轨道交通建设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轨道交通线路拆迁资金未及时退回。2011年以来,地铁10号线二期等9条线路拆迁资金14.26亿元,在相关区财政局、建设主管部门滞留,尚未退回京投公司,增加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利息负担。
此外,4号线等3条线已建成通车,但3条线路有4个股东资本金尚未实缴到位,涉及资金6.86亿元。
从审计情况看,未来几年轨道交通建设财政投入缺口较大,亟待引入社会资本。按照《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所列的建设计划、建设规模以及目前实际投资完成的进度测算,未来8年轨道交通建设在财政投入上平均每年面临超过200亿元的资金缺口。
■8850.9万非税收入
未上缴财政
审计在非税收入征缴环节发现的问题包括,4个部门的5项非税收入未编制征收计划,实际取得收入9.15亿元。5个部门取得的房租收入等非税收入8850.9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其中4个部门将取得的房屋出租收入坐支1558.95万元,用于补充基本经费、办公经费等。
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部门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所属的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组织收入能力不足,依靠非税收入维持人员开支和机构运转。
■2部门因公出国
超支152万
审计发现,“三公”经费及会议培训费管理环节存在问题。比如,2个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超出预算数152.76万元。超支的主要原因是有的部门机构职能调整较大,但因公出国(境)预算控制数没有随之调整。有的部门依照职能对外交流和上级临时交办事项较多,导致超支。
同时,9个部门“三公经费”,在核算中少计支出63.28万元,影响了“三公”经费支出决算的准确性。另外,5个部门7个会议未在会议定点单位召开,个别部门会议费报销手续不完备。
■1.07亿项目资金
改变用途
在预算执行环节审计发现, 15个部门以拨代支或虚列项目支出,将37个项目1.17亿元转至本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或项目单位、基层预算单位留存。19个部门提前支付资金9185.96万元。其中,提前支付44个项目经费8829.95万元,有的项目截至审计日仍未完成。
此外,42个部门1.07亿元项目资金改变了预算用途,其中14个部门安排使用机动经费时扩大了开支范围,涉及资金2043.41万元。同时,21个部门77个项目未按计划完成,涉及资金1.43亿元。
■23部门错计决算收支3635万
在财务和决算编报环节,审计发现23个部门决算报表列示收入和支出数据不准确。多计或少计决算收支3635.48万元。此外,15个部门固定资产未及时登记入账,涉及金额3995.72万元。
■14亿轨道交通线拆迁款滞留部门
■5医院6.61亿元设备闲置
作为重点专项资金之一,在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助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从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投入结构看,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2项投入占到70%,与“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的要求存在差距。且现行的公立医院床位补助标准,未完全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
同时,部分大型设备尚不具备安装使用条件,相关医院即申报了预算,预算批复下达后,形成设备闲置现象较为突出。截至审计日,5个医院闲置设备达到6.61亿元,有的设备已采购将近3年仍未能投入使用。
■6单位多发生育津贴42万
审计发现,个别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项目未能执行,基层单位生育保险政策执行不严格。
由于本市工伤预防方案尚在制定过程中,年初预算安排的工伤预防费100万元未能支出。
延伸审计8个区32个单位发现,有2个区6个单位59.2万元生育津贴长期滞留,未缴回财政;5个区6个单位多发放生育津贴42.33万元;个别单位挪用生育保险基金8.42万元,用于本单位人员经费;3名参保人员违规领取晚育津贴2.37万元。
■5479万环境整治金超范围使用
在对市级大额专项资金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发现,部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额专项资金安排用于支持中小河道治理等水务建设以及园博会宣传布置,建设农村医务室和活动站等,超出了规定使用范围,涉及资金5479.07万元。同时,3个区3个环境整治项目未实施,2157.48万元资金闲置在相关主管部门。
此外,审计发现一刻钟服务圈、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等项目以奖代补资金,在251个街乡结存2367.05万元,占2015年拨入总额的44%。2个街道办事处挪用社会建设项目经费13.55万元,用于公务用车加油卡充值和办公费等。
■10部门多申领经费519.72万
在预算编制环节审计发现,19个部门的135个项目没明确具体内容或完成时间,涉及资金3.39亿元。10个部门多申领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519.72万元。3个部门连续三年没有按规定在预算中安排使用事业基金,涉及资金4174.18万元。31个部门少编其他收入等非财政补助收入预算2.19亿元。
整改 审计整改情况年底向人大报告
市审计局表示,目前,各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尚在进行中。轨道交通建设审计查出的问题有一些已经整改到位,其中未实缴到位的股东资本已缴到位6.58亿元,滞留的拆迁资金已退回京投公司8.96亿元。按照《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和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将在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审计整改情况。
此外,本次审计发现个别单位骗取财政资金私存私放,用于支付餐费及购买礼品和违规装修办公场所,涉及资金356.16万元。个别受托运营公共资产的企业管理人员将代收的资金683万元存入了个人账户,并购买投资基金获利。对此,市审计局已分别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处理。本版文/记者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