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蒲长廷)本市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行政审批,简化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审批,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同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
昨天(24日),本市召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市编办、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介绍改革情况。
本市政府部门197项非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年底前将全部清理,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据了解,2012年以来,北京市已先后精简511项审批事项,其中取消306项、下放205项,精简比例52%,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的要求。
同时,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87项,清理涉及北京市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41项,将工商登记153项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事项。
年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政府部门197项非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年底前将全部清理,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非行政许可的清理有4种情形,第一种是取消;第二种是部分法律依据较强的转为行政许可;第三种是转为其他权力,即原来把该事项界定为审批并不准确,实际上是行政确认;第四种是转为政府内部管理事项,即有的事项虽然习惯上被认为是审批事项,但实际上它不是面向社会的,而是政府内部管理事项,需要在政府部门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办理。
据了解,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初主要是政府内部管理事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政府部门通过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先后设定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市政府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度投资计划”就是投资项目审批中需要办理的一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前是办事流程中的一部分,需要由发改部门来审批。该负责人表示,类似这些事项办理依据的层级比较低,既不规范,又抑制了市场活力。
本市正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并进行 5个方面的清理,包括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中央设定北京市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清理涉企收费事项。
通过政府部门联动加强信用监管
市编办主任王军在会上介绍,政府在执法当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问题。
去年国务院提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各部门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执法人员库和检查对象库,开展检查时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检查后将结果面向社会公开,从政府角度加强市场的执法监管问题。
市政府及时对此做了全面部署,全市41个具有行政检查事项的部门中,37个已经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20个部门随机抽查事项占本部门检查事项达到50%,16个区都已制定双随机抽查工作方案。
王军表示,“现在我们想,下一步就是确保到今年底,全面按照要求和标准,全市达到‘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
此外,本市还将大力推行和加强信用监管。王军介绍,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今后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发挥社会共治的作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运用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治格局。
这方面,工商局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下一步还要积极推进市场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市场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让守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
建大数据中心让市民办事少跑路
在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方面,未来将建立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公共服务模块化管理。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按照企业、市民两个维度,对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梳理、归类,制定办理流程图,形成服务手册,使群众办事时一目了然。
同时,推进网上提供公共服务。随着公共服务模块的不断制定和完善,将具备条件的实行网上办理,推行“互联网+公共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化办事体验。王军表示,将重点解决信息整合和共享问题,本市建立全市的统一大数据中心。
北京市各个部门在数据信息的建设上发展水平很高,现在要解决的是信息的集合和共享问题,目前数据中心的职能和建设在计划中,“把数据整合起来,把流程网上化,办事网上化,这样市民可能不是少跑路,可能就不跑路,在家里就能办事了。”王军说。
据了解,今年民政局、市住建委、市卫计委已经开展了试点并试点结束。共树立了878项公共服务事项,下一步将在全市推进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年底前完成四级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录入数据库,统一管理。
今年将编制缓解拥堵等8个专项责任清单
精简审批事项,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撒手不管了。本市将建立健全5张清单,包括2016年版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健全完善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特别是制定环境保护、缓解拥堵、应急管理等几个领域的专项责任清单。完善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出台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
去年年底,政府部门116项通用责任清单、大气污染防治等6大专项责任清单正式出台。今年还将编制8个专项责任清单,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缓解交通拥堵等重点领域。
为何要建立专项责任清单?王军介绍,政府加强管理不能只有权力,在行使权力中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包括这些权力按照什么流程和程序来行使以及如果行使过程中,没有按照流程程序环节,出了问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目前的专项责任清单正在稳步推进。王军表示,年底之前就能见到责任清单带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