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陈斯)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正式施行,同日本市将启动“慈善北京周”活动。同时,本市关于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等正在进行立法先前调研,力争纳入2017年立法项目。
今天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贯彻落实《慈善法》,就北京慈善事业发展成就、贯彻落实《慈善法》的重大举措以及“慈善北京周”等议题进行了重点发布。
3722个慈善组织 支出善款6608万元
随着各类培育扶持政策的落实,本市慈善组织快速增长。率先实行慈善组织直接登记,政府每年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达10亿元,政府出资为全市300多万注册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十二五”时期投入400余万元,培训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上万人次。
目前,全市注册和备案的社会组织达32000余个,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达15个,这些社会组织大都从事着与慈善相关的活动。
按照《慈善法》的定义,全市注册的社会组织中慈善组织3722个,其中基金会40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87个,社会团体226个。全市慈善从业人员达6.26万人,其中全职人员约4万人,兼职人员约2.26万人。
全市慈善组织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助医助学、救灾救难、社区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环保等众多领域。广大慈善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帮扶和服务。
据统计,2015年,慈善组织救助本市困难群众10921人次,支出善款6608万元。这一年,仅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133家会员单位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慈善项目受益者累计33.48万人次,支出善款近10亿元。
促进慈善事业 慈善组织募捐将立法
据了解,市民政局已成立了立法小组,并与市政府法制办进行了沟通协调,以修订《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为重点,抓紧研究制定本市关于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信息公开、慈善信托备案等更加具体、便于操作的配套政策制度。
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启动,正在进行立法先前调研,年底前将向市政府法制办递交立法申请,力争纳入2017年立法项目。
同时,根据民政部制定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本市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制度,对申请登记的慈善组织和已成立的社会组织开展认定工作。建立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制度和异地募捐地备案制度。
此外,建立完善慈善组织年度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引导、督促慈善组织每年及时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方式。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运用好约谈、审计、专项检查等监管手段。
慈善北京周 定向捐赠河北贫困地区
据市民政局介绍,“慈善北京周”将于9月1日-6日在农展馆举行。其间除了主题宣传活动,还有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华北地区最大规模的慈善展示会。
9月1日,“慈善开放日”、“慈善我要捐”活动将在全市开展。“慈善开放日”活动是京津冀三地慈善组织及慈善项目向社会公众自愿开放,公众可以按照地图指引走进慈善组织,深入了解和体验慈善组织如何运作、慈善项目如何开展,加强公众与慈善组织的互动互信。
在“慈善我要捐”版块,由具有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设立的专门为帮扶河北贫困地区进行帮扶而设立的优秀慈善项目,进行定向捐赠,公众可通过现场捐赠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线上捐赠。活动结束后,慈善组织会将募捐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公开,以此来向公众解读和传播《慈善法》关于“公开募捐”的相关规定和规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