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9月3日从石景山区交通委获悉,目前石景山区已针对停车难问题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对远期停车需求进行预测,制定全区停车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将力争实现老旧小区夜间高峰时段“一车一位”的目标。同时,到2030年,该区机动车位供给总量可以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基本满足各类地区停车需求。
据石景山区交通委工作人员透露,石景山区现有机动车保有量15.17万辆,停车设施供给总量9.06万个,车位缺口比例为40%。
面对缺口,石景山区规划部门启动了《石景山区停车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现有及未来停车发展问题进行了“问诊把脉”,并开出“药方”。一方面,根据辖区部分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基础薄弱的特点,未来石景山区将充分利用小区内部空间进行“立体挖潜”,对现有车位进行“平改立”改造,尽量在小区内部增加基本车位数量。
去年,鲁谷地区的五芳园小区就选择了“平改立”的方式解决停车难题,物业投入500多万元在原有平面停车场上搭建起一层钢结构停车平台,实现双层立体停车,一下就让小区增加了249个停车位。今年,石景山区又建设了鲁谷74号院立体机械停车楼、石景山医院停车库等项目,都是通过平面改立体的方式,增加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部分老旧小区和公共服务机构停车难的问题。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石景山区通过停车楼“平改立”就增加停车位8333个。
除了对现有车位进行“平改立”改造,石景山区还将利用规划新增城市公共停车场,提高为周围居住小区停车高峰时段服务的泊位数。此外,规划新增路侧或立交桥下停车泊位,提高为周围居住小区夜间高峰时段临时停车服务的泊位数,以实现老旧小区夜间高峰时段“一车一位”的目标。
石景山区交通委工作人员表示,石景山区还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开发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将继续探索“政府出资-企业管理”和“企业出资-政府补贴-自负盈亏”等新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停车资源的“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将力争实现老旧小区夜间高峰时段“一车一位”的目标。2030年,该区机动车位供给总量可以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基本满足各类地区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