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石爱华)9日,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发布了《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首次对中国老年人走失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研究报告。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迷路、精神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症是导致老人走失的重要原因。
调查发布 每年全国 50万老人走失
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而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走失老人平均年龄为75.89岁,其中男性占比42%,女性占比58%,略高于男性。迷路、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是老人走失的重要原因。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顾问专家、白皮书执笔人熊贵彬副教授介绍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约有25%的老人会出现再次走失。同时,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寻人数据
在白皮书的发布会上,公益项目头条寻人发布了寻人大数据。据介绍,从今年2月15日启动到9月6日,头条寻人共推送了3142条寻人信息,项目组对其中的2995名走失人员家属进行了回访,发现2995人中有1156名老年人,这些老人中602人被成功寻回。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易走失 大城市寻回率高
头条寻人数据显示,在走失老人的找回率上,80-90岁年龄段找回率最高;特大城市的找回成功率最高,达84.13%,而县级城市及农村则最低,只有50.31%。
在今日头条提供的老人走失样本中,患阿尔茨海默症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685个紧急走失的样本量中,因疾病走失的534名老人中有364人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北京125名走失老人 仅16人有防范措施
在这685个调查样本中,587位老人在走失之前没有防范措施,98人采取了防范措施,比如联系卡、身份证、GPS设备等。
此外,自2月至9月6日,头条寻人共发布149条北京老人的寻人信息,111人已经找到。回访的125个样本量中,仅有16名走失老人有防范措施,包括专人看顾,携带手机或GPS追踪设备,其中有13人身上携带卡片或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