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海淀区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工作总结会上获悉,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海淀区新增了14所幼儿园,改扩建61个园次,共新增7320个入园学位。未来全区将继续加大对各类幼儿园的经费及政策支持,增加政府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和比例,保证学前教育资源的普惠、优质和多元。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介绍,为解决“入园难”问题,海淀区2011年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二期行动计划启动,今年迎来“收官”之年。
通过努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扩展资源,三年间全区新增14所幼儿园,改扩建61园次,共新增7320个入园学位。通过内部挖掘,为区内3岁适龄儿童新增8696个入园学位,增比达17%,3岁以上在园儿童占儿童总数的95%。
在完善配套园建设上,海淀区遵循公益、普惠原则,新增加了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收回1所配套幼儿园并办成公办幼儿园,分别由六一幼儿园、北师大幼儿园等示范园承办,提供了1600余个优质普惠学位。海淀区还鼓励街道、镇利用集体用房用地建设幼儿园,2016年苏家坨镇柳林村利用集体用地建成村办幼儿园,新增10个班300个学位。
与此同时,海淀区扩大增量,整合社会资源增加社会力量办园。据统计,三年间,全区共新建11所民办幼儿园。今年,又尝试以租代建的形式。目前全区在册幼儿园163所,共202个园址。全区在园幼儿62000余名,教职工10000多名。
张彦祥介绍,未来入园难压力仍将持续,据估算,2017至2019年三年户籍儿童入园缺口将达到2万余个。
为此,三期行动计划即将启动,未来将加大对各类幼儿园的经费及政策支持,增加政府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完善配套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