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纵横交错的地铁网之下,将再建40公里长的地下深层排蓄廊道。汛期汹涌的雨洪裹挟污水,可直接经由廊道进入污水处理厂,避免污染河流。昨日,《北京市进一步聚焦攻坚 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据悉,该方案将利用两年的时间,在2018年底使得全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市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和市级考核要求。
地下深层排蓄廊道建设启动
在污水收集方面,方案指出,将新建污水收集管线1093.5公里,其中,2017年新建673.5公里,2018年新建420公里;实施雨污合流管线改造,改造全市雨污合流管线409公里,其中,2017年改造184公里,2018年改造225公里。
对于城六区,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43公里,其中,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微循环道路建设等工程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0公里(2017年改造10公里,2018年改造10公里),同时加快研究编制地下深层排蓄廊道建设规划,适时启动相关试点工作。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在此前数十年的城市建设中,雨污合流的现象极为普遍。据初步统计,目前本市共有雨污合流管网近800公里,其中二环内570公里。
而地下深层排蓄廊道就是要建设在不具备管网改造条件的老城区,廊道将与雨污分流管线相连通,直通污水处理厂。下雨时,雨污被截入廊道存储,雨后再相继抽入污水处理厂,除减少入河污水之外,还能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本市地铁轨道埋深普遍在三四十米左右,排蓄廊道要比地铁线路更深。由于要穿越城市核心区,在建设中需要最大程度减小地表沉降,预计管廊的埋深将会在40到70米之间,管径约为6米,主要分布在城区,尤其是二环内,初步规划总长度为40公里。完全建成后,即便在雨污未分流的地区,污水也不会溢流到河道里,影响水质。
此外,还将在全市开展自建污水处理设施住宅小区排查工作,2018年底前,将具备条件的13个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小区的污水管线接入公共排水管网(朝阳区11个,丰台区2个)。加大公共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力度,逐步将全部自建污水处理设施住宅小区的污水管线接入公共排水管网。
年底前通州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按照方案,2017年底前,通州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通惠河、萧太后河实现水清岸绿,北运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底前,通州区农村地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努力营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景观。
具体的治理方式整合起来就是“1626”。16指的是上游入境至通州的16条河道在2017年底前完成沿线截污治污,消除污水直排入河现象;2指的是加快推进北运河和潮白河生态带“两带”综合治理;6指的是将通州所有的区域906平方公里分成城北、两河、河西、台马、于永、漷牛等6大片区,分别进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污水收集管线、沟渠生态改造等工作。
今年完成391个规模以上排污口治理
方案中明确,要切实加大河道沿线截污治污力度,加快推进全市469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其中391个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按照任务分解,城六区今年要完成的任务涉及146个,其中丰台82个,任务最重;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其他区域涉及61个;其他区涉及184个。另有78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明年年底前完成治理。
同时,加快改善全市80个考核断面水质,确保2018年底前,全部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和市级考核要求。市环保局对于未达到国家和市级考核要求的区,依规暂停新增污水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