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今年用水总量将低于40亿立方米

2017-05-18 06:4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今年全市用水总量不超40亿立方米

北京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文明古都,水是首都 “城市之魂”,是城乡发展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今年5月14日至20日是第二十六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本届宣传周的主题是“全面建设节水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

一系列数据都在显示北京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决心——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将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新水用量控制在28亿立方米以内;实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同比下降3%;确保2017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指出,北京市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特大型城市,年人均水资源量100立方米左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世界平均水平的1/80。虽然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使本市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的历史欠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用水刚性需求增加等因素,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短缺仍将是本市基本的市情水情,节约用水仍是首都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

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更加注重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工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考核管理机制,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完成节水型区创建工作,使社会节水意识显著提高,用水总量控制更加严格,用水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全国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

到2020年,全部市级机关要建成节水型单位,50%以上的市级事业单位、60%以上的教育、宾馆、饭店、医院等公共服务单位要达到节水型单位标准。今年,全市要完成1000个单位(小区)的创建任务。

北京目前正在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强化三个倒逼机制;聚焦城六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努力实现“三全目标”;按照 “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对全市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追根溯源全面排查,2017年底前消除全市黑臭水体。此外,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河湖生态环境检查通报等制度,全面推进建立“河长制”,层层落实河湖生态环境管理责任。

节水聚焦

聚焦1 节水型城市建设 新水用量控制在28亿立方米内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表示,本市秉承“三要水”理念——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严格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措施。

本市推进落实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去年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十二五”以来农业用新水每年减少4000万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量仅为4亿立方米,较2015年减少700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量减少6.01%。去年5月1日起上调非居民水价,并首次实行城六区与其他区域差别化价格政策。

本市以居民家庭和高校为重点,推进高效节水器具换装、推广智能IC卡用水计量设施。推行城市供水“独立计量、分区降压”管理方式,去年节水3500万立方米,管网漏损率基准值控制在12%以内。持续扩大再生水利用,全市再生水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000万立方米。去年全市总用水中,生态环境用水占到近30%,越来越多的再生水用于改善水生态环境。

金树东表示,今年,本市将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严格实行水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新水用量控制在28亿立方米以内,实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同比下降3%。

聚焦2 城市河湖治污攻坚战 今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

金树东介绍,本市连续实施两个“三年治污方案”。去年启动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重点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副中心、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区村庄的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问题,16座再生水厂开工建设,完成新建改建污水管线417公里、再生水管线105公里,完成230处村级污水治理工程。

在黑臭水体治理上,本市完成全市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追根溯源全面排查,查清规模以上排污口835个,黑臭水体141条段、约665公里。按照“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完成366个排污口和25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聚焦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重点新建1093公里污水管网,分批分期分类推进实施409公里雨污合流管线改造,完成全市范围内排查出的141条段665公里黑臭水体治理。”金树东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市累计实施河道截污治污300余公里,恢复和新增湿地超过4000公顷,新增水面面积1100公顷,清河、凉水河城市段、通惠河等160公里河道基本还清,部分地区水环境明显改善。

金树东表示,今年将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再生水厂建设,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确保2017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同时,到2017年底将全面落实“河长制”,层层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属地责任,健全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社会共治”的河湖保护机制。

聚焦3 城市水生态修复 清河、凉水河、马草河水质基本还清

金树东介绍,本市近年加大中小河道治理力度,做到与治污、与水系连通、与南水北调、与蓄滞洪区、与水保造林、与文化休闲相结合,2012年以来实施了三年四个阶段1460公里中小河道防洪治理和中心城区77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升级改造。此外,建成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并投入使用,既促进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

以雨水利用为切入点,去年本市新建雨水利用设施120处,全市累计收集雨水6000多万立方米。利用南水北调水向密怀顺水源地和城市河湖重要水系累计补水3.5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0.52米。

围绕打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优美水环境,推进南水北调与五大水系连通工程、河湖水质净化工程和湿地建设,实施再生水、清水、雨洪水联合调配,着力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

通过多年的污水工程治理和河湖生态修复,北京水生态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六环以内骨干水系得到治理,多年黑臭的清河、凉水河、马草河等水质基本还清;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五大水系,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情

缺水仍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

金树东表示,从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形势看,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两年来,为首都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缺水仍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特别是现阶段首都水资源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能力还存在诸多隐忧,作为转型发展的特大型城市,水源安全保障的任务依然繁重。

从水环境治理的形势看,完成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实现城乡水环境的明显好转,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通过第一个三年治污方案,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天然降水少、河湖水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对改善水体水质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从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形势看,逐步解决历史欠账,解决北京河道断流、生态退化、地下水超采等令人揪心的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行河长制等政策措施。

节水亮点

亮点1 密云按下生态“循环”键

2013年,密云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是北京市首批唯一入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区。近4年来,通过试点的建设,密云已初步构建起“一库、一环、二区、六线、八带”的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

实施了“一库——密云水库”生态修复工程,退耕清理库区155米高程以下10.4万亩土地、生态修复94个“库中岛”、清退一级保护区17 家规模养殖场、建设库区155 米高程防护围网,实现了库区封闭管理,有效减少了人为干扰,促进了库区生态修复。

实施了“一环——密云水库库滨带”一期工程,合理配置乔灌草,充分发挥了绿色植物过滤带的净化作用,减少了入库污染。

实施了“二区——密云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一级水源保护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及配套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二级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设施,一二级区内点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保护了水源地安全。

实施了“六线——水系连通工程”,完成了南水北调输水管线、“北水南调”“东水西调”地下水回补线,再生水回用管线等工程,实现了水系连通,保护了输调水线路水质安全,缓解了沿线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

实施了“八带——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开展了白马关河、蛇鱼川河、安达木河、红门川河等八条生态河道治理,使河道生态护岸比例提高85.8%,防洪达标率保持在100%, 维护了河库健康生命。

亮点2 柳荫公园乡村野趣“藏”于市

位于安定门外的柳荫公园是市内唯一具有山村野趣、田园风光的综合性公园,园中的山水、岛屿、林木、建筑与园林构建了“大隐隐于市”的慢生活场景。

柳荫公园占地面积17.4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约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于公园为城内湖,没有地表水源直接进入。公园管理处以创建节约型公园为目标, 通过中水再生利用、集蓄雨水对公园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为市民提供优美的景区环境。

公园最正常不过的假山景观, 实则山体内部暗藏 “玄机”——中水处理站。将市政污水净化后用于营造绿化和水景,柳荫公园中水处理站还是首家。柳荫公园中水处理站自200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有效地解决了湖水无进水源的问题,整套工艺在污水处理效果、噪声控制、废气净化等方面均达到了良好效果。同时,确保公园水质达到中水回用非接触景观用水的规定标准,基本实现了柳荫公园现有湖水的循环。

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公园将开展雨水收集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项目已正式立项,预计年收集雨水3200 立方米,全部用于公园8 万平方公里绿地的自动灌溉。通过回收雨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节约城市自来水资源;喷灌方式灌水均匀,灌水质量的提高为公园草地、灌木、花卉和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

亮点3 智慧西城搭建控水“云平台”

西城区节水办针对本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建立了《西城区节水办用水计划管理系统》,搭载西城区政府的政务平台以“政务短信”形式对年度计划、单月预警、双月加价进行告知,并为2017年打造“智慧西城水务”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每年3月底前,都要将本年的用水计划指标告知书送达用水单位,我们利用发送短信的形式将指标下达通知发送给用水单位。”工作人员介绍,建立的区水务短信平台,面向全区各用水单位发布“水务短信通知”,尽量满足区内水务方面的需求。

除此,信息系统平台还针对西城区自来水管网的实际情况,对年度计划下达情况及实用水量及时进行分析,掌握用水动向;计算双月加价、单月预警后通过区政府信息平台发布短信告知书,及时通知各用水单位是否产生超计划用水;增加双月加价收缴统计管理功能,针对银行回单及时勾取各个时段加价收缴明细,按时汇总上报,并产生二次催缴单,再次短信告知未交纳加价单位(企业),体现严格计划管理更加人性化的政府服务机制,为2017年“智慧西城水务”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2017节水举措

■今年西城区、平谷区要完成节水型区验收的工作,同时对22个市级政府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小组将对各区、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通报。

■启动“两田一园”农业高效节水三年行动。农业节水的主要目标是高效节水全覆盖,限额管理全到位,农业用水全收费。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现代化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管理、运营体系。 

■继续开展节水器具质量与效率提升行动,促进高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推广应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进节水器具换装和雨水利用工作。继续开展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建成城镇雨洪利用工程70处。

■推进再生水在绿地中的应用,加强对再生水水质达到灌溉标准的研究测定等工作。探索多种形式的节水设施,特别是再生水、雨洪水、河湖水等的利用,加大对园林植物生理需水与节水浇灌设施的研究。加大乡土植物、耐旱植物的研究推广力度,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建设节水型绿地31处159.2公顷。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作者:王海亮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