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4日)凌晨5点07分,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的科学载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空间中心“搭乘”火箭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该载荷将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开展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国空间科学项目首次登入国际空间站。
空间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将面临多种健康威胁,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导致航天员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邓玉林教授介绍:“在‘神舟八号’载荷实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在空间环境中DNA变异的一些新现象,从而推断空间环境之于基因突变可能与生物分子进化有着重要的联系。鉴于抗体是人体中较为保守的重要生物学元素,我们提出大胆的创新设想,将抗体编码基因片段作为研究空间环境对分子进化影响的模型,开展了此次空间实验。”此次北理工载荷被带入到国际空间站,实验数据将传回给北理工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的科学研究。根据双方协议,美方将把北理工校旗带到国际空间站,由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展开。
记者了解到,2011年美国国会曾出台“沃尔夫法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与该局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和中国航天领域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邓玉林教授团队尝试通过商业合作模式,与美方公司签署协议,并通过各项审查,为国际空间站带去首个中国项目,此次搭载是中美两国30年来在空间领域的首次合作,具有“破冰”的意义。(记者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