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东四老建筑找回老时光 居民成立“花友汇”扮靓胡同环境

2017-09-14 03:21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东四老建筑找回老时光

青砖灰瓦,竹影婆娑,大槐树下是北京唯一现存的清代铸币厂,海棠花间掩映着民国时代的老照相馆……这不是什么知名景区,而是居住着老邻居的东城区东四四条胡同。通过拆除违建、封堵“开墙打洞”,栽花种树,对老建筑以“工匠精神”恢复原貌,包括东四四条在内的东四地区,又回到了“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老北京时光。

牙刷小刀 “抠”出老对联

东四四条西口86号是1928年开业的恒昌瑞记。大门上“镜里人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的对联,加上横批“光起万物”,巧妙地告诉人们:这里是个照相馆,外加销售洋货。从一年前的照片中,几乎看不到恒昌瑞记的名号,石刻的对联外面糊满了洋灰,只露出三两个字。木质门楼破败不堪,有的甚至已经腐朽。二楼圆拱形状的窗户全被砖头垒死,简单粗暴的灰浆将外立面囫囵刷遍,右下角还开着小卖部,整个建筑破旧得还不如小卖部艳蓝色的招牌显眼。

如今,恒昌瑞记的二层小楼成了四条的“门面”,每个路过的人无不驻足观看,念着对联,脑海里也为历史的图画填着自己想象的颜色。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说起恒昌瑞记,可以详细地说起每块砖、每块瓦。“修缮都是遵照古法,尽量选用老料。你看这些墙砖,要说省事,青砖重新一铺多省事。但是经过专家考证,这里原来用的是红砖,但当时我们自己不产红砖,用的都是德国进口的。”“这副对联,是我们工人用牙刷、小刀,一点点抠出来的。”

深挖文献 修复铸币厂

说起名气响当当的“乾隆通宝”、“康熙通宝”,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老钱”就是在东四四条83号院铸造出来的,这里的宝泉局东作厂是目前北京唯一现存的清代铸币厂。不久前,东四四条83号的大门口还被违建团团围住,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从曾经的照片里可以看到,大门的旁边是个修车铺,黑乎乎的门道里盖满了居民堆放杂物的储物间。

宝泉局东作厂的修复不同于以往,也不同于普通门楼,它的修复不能是浮于表面的精装修形式,而是需要参考文物书籍。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经过一年的调查,街道多次邀请古建专家马炳坚、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总工程师朱旭、东城区历保办、东城区文委等专家到现场查验,反复推敲,并召开研讨会,真正了解东作厂的历史。根据清末的文献记载,当年因为要靠马车来拉钱币,所以大门也修得特别宽,可以供马车进出。如今,大门两侧的违建已经被拆除,露出了宽敞的王府式门楼。张志勇说,这是几十年来,胡同修复还原度最高的一次。

广听民意 留住老记忆

张志勇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此次胡同的修缮,除了“听专家的”,还要充分“听居民的”。“比如84号院,因为里面的违建,十年了门楼就没开开过。这次里面的倒挂牙子、楣子都在拆除违建后重现了。后来到了门墩的问题上,我们看原来的门墩特别小,本打算请教专家是不是要换成大气的箱型石,但是听见我们商量的一位邻居大姐凑上来跟我们说,她小时候这个门墩就是这样。大姐已经快60岁了,这就说明这门墩至少存在了50多年。所以最后我们决定就保留老样子。”

张志勇说,老胡同的韵味不仅在于老建筑,更在于老居民,老居民对胡同的记忆和情感,有时候比实质的东西更有价值,更有情。

养花种草 生活有情趣

除了老建筑的硬件,北京老胡同还有着更富生活情趣的“软件”。北京人爱养花,《重整河山待后生》就称北平为“花香之地”。如今,最具北京胡同风情的东四地区,3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让北京人的胡同生活活色生香。

今年年初,东四街道清除了胡同内的很多煤棚和大件废弃物,让胡同变得干净整洁。住在东四六条的几位爱好养花的居民便自发成立了“花友汇”,打算用腾出来的空间养花。街道随后在胡同内搭建了廊架,修建了花池,为花友汇的成员提供花种、花肥,还开办起了养花讲座。

经过半年时间,东四地区的流水巷、铁营南巷等胡同小巷处处绿意盎然。在选取的花卉种类上,爬上藤架的是极具老北京情调的葫芦、丝瓜、葡萄,家门口的花箱里,是北京的市花月季。每一处栽种的绿植,都由社区居民自己养护。东四其余的六个社区也分别成立了自己的花友汇,截至目前,胡同内的“口袋公园”已经达到47处,共计300余平方米。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王萍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