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残疾外卖小哥在北京吃到了“团圆饭”

2017-12-15 16:04 北京晚报

原标题:残疾外卖小哥在北京吃到了“团圆饭”

“一键呼救”等三项措施为残疾骑手“保驾”  

“小朱,你来啦?我先给你出单,稍等。”饿了么外卖小哥朱仲银来到了丁女士的餐馆取餐。由于小朱左脚截肢后安装了义肢,行动不太敏捷,经常得到丁女士一家的帮助。针对小朱这样的残疾员工,饿了么公司不久后将配备专门的救助中心和一键呼救端口,保障他们安全工作。虽然北京的冬天很冷,但小朱心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暖和。

一个微笑让小哥心生暖意

来自四川的朱仲银今年21岁,小时候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左脚截肢了。为了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辗转了不少地方:“干过饭店服务生,也在厂子里干过简单的手工活,不但工资比其他同事低,一个月才2000出头,还经常被拖欠。”小朱说,比起“寒酸”的工资,更让他难受的是一些用人单位的冷言冷语。

去年八月,小朱成了饿了么望京地段的一位外卖小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朱走上了岗位:“开始心里打鼓,怕超时,怕客户不满意,也怕给我们团队拖后腿。”

慢慢地,朱仲银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客户们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都让他心生暖意。今年夏天,有一天中午下着大雨,小朱带着十几份外卖出发了:“路滑,视线也不像晴天时那么清楚,我不敢骑快了,有些是肯定要超时的,我就提前给客户打电话。”  

小朱说,那天中午,他做好了被客户数落和退单的准备,没想到接到电话的客户都表示理解,其中一位女士让朱仲银感动得差点流泪:“她让我先点送达,别被扣钱,把别人的单都送完了再给她送。”等小朱赶到的时候,这位女士正撑着伞等他,脸上不仅没有责怪之色,还带着微笑。

这样温暖的时刻在小朱的工作中比比皆是。一家餐馆的老板娘丁女士知道小朱安了义肢,每次都给他先出单,能多省出一单的时间。他们慢慢成了朋友,小朱说,自己现在管丁女士叫“姑姑”,就跟一家人一样。今年小朱过生日那天,丁女士一家为他买了生日蛋糕,和小朱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在北京,他们就是我的亲人,也是我好好干活的动力。”朱仲银说。

站长“死卡”下班时间

和顾客的理解包容相比,公司和团队的关照也让小朱倍感暖心。小朱所在的团队叫雷锋骑士,是饿了么在望京地区的一个站点,70多个外卖小哥中像小朱这样有残疾的有两位:“我们站长特别照顾我,给我派的区域都是那种底商多,不需要上楼的。”

朱仲银说,虽然装义肢六七年了,但每到阴天下雨和天气变化的时候创口还是会很疼。站长得知后,就要求小朱每天晚上只接单到七八点钟就下班:“其他同事都会忙到十一二点,站长关照我,怕我太累了脚疼。”

小朱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送起外卖来丝毫不输给其他人。一年多以来,朱仲银得到的差评不到五个,每个月的送单量也在千单左右,属于中上水准:“我把自己区域内红绿灯变灯的时间和顺序都记下来了,别人能做好的我也没问题。”

现在,小朱每月的收入有八千元左右,他说,这在以前完全不能想象:“翻了好几倍,我现在每月都会存3000到4000元。”

无声电话的真相感动网友

近日,饿了么用户1988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离奇经历:他的手机一连接到几个电话,然而每次接听的时候,对方都无人作答,随后挂断。直到晚上7点,他清理手机短信时,才发现了真相。原来,打电话的是外卖小哥,他是一位聋哑人。

据饿了么官方证实,这个给饿了么用户1988打来无声电话的人,是河南饿了么聋哑骑手于亚辉,今年24岁。因为他是一名聋哑人,沟通不便,所以用发短信的方式告知用户:您的外卖到了。

这名用户看到外卖骑手的短信时瞬间留下了眼泪,他把这次经历发到了朋友圈里,被人转到微博上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热议。

三项措施为残疾员工“保驾”

谈及招收残疾外卖小哥一事,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周毅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时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测评:“这个岗位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所以只要他能送,也愿意送,我们就招收,算是为这样的人群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为了帮助残疾员工更安全、顺畅地完成外送工作,很多饿了么站点都为自己团队中的残疾小哥提供各类帮助,一些胳膊装有义肢的还专门配备了残疾人摩托车。

“前几天网上传的那个河南饿了么外卖小哥的事情完全属实,我们现在在统计全国范围内饿了么残疾外卖小哥的人数,以便于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周毅说,本周内,饿了么的一项新功能就会展开内测:“我们会在系统里生成一个提示,一旦客户选定的送餐员是残疾人士,系统就会把这个信息告诉客户,并提示耐心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残疾外卖小哥,特别是聋哑小哥,饿了么未来将在送餐端口设置“一键呼救”功能,并且与后台的呼救中心进行绑定:“外卖小哥送餐过程中摔跤很常见,这个措施就是为了让那些语言表达不太方便的骑手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周毅说。

此外,饿了么还将开展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讲座,提高残疾外卖小哥的自救和避险能力。“对于特殊人群的最大关爱就是将他们当成普通人看待,帮助他们自食其力。”周毅表示。

实习记者 张骜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张骜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