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铁路上水工冰冷脏水贴面常浸衣衫 助旅客温暖出行

2017-12-28 14:12 千龙网

来源标题:“冰人”上水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颖川) 铁路上水工,一个普通的工种。在他们的工作没有昼夜之分,也没有冬夏之别。

脏、险、苦、累是上水工必须面对的工作环境。眼下这个季节,他们在轨道之间穿梭,冷得手脚都不听使唤,像一个“冰”人一样,但是却为旅客提供充足的水源。

手套浸水 数九天戴一天

每当呼啸的列车载满旅客驶入北京站时,身着橘红色反光背心的上水工都会站在2米多高的轨道旁准备就位。

只要列车一停稳,他们立刻从车轨中间的水井中拔管、插管上水。完成整个上水过程后,他们又目送列车出站。这样的操作流程只是为了给每位即将登车的旅客提供充足的水源。

12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站站台东侧的上水车间,一进屋,就被一块写满各种车次的黑板吸引,这就是需要加水的列车。而此时还不断有工作人员添写需要加水的车次。

“现在这种天气,裸露在车体外部的上水口一到冬天就冻。”一位工人师傅介绍说。

当记者还想了解其他情况的时候,上水师傅手里的电台里已经有“K340次列车齐齐哈尔至北京的列车进站,折返,请加水”的指令传了出来,师傅们穿戴整齐,把手机集中放在办公室内,出发。

“给车上水是一等一的大事儿,不能耽误。”师傅告诉记者。

而记者注意到,为了不让水冻手,师傅们自制了保护工具——一双被剪裁过的防酸手套里面加了一层绒线手套。但由于上水口的铁箍把外层手套扎出了不少小口子,里面的绒线手套浸了水。

记者试着戴了一下,戴手套不到两分钟,整个手掌已经变凉,指尖被冻得有些疼。而就是这样的手套,上水的师傅们有时需要戴上一整天。

头贴排污口 经常被打湿

记者跟随上水的师傅们来到了站台下面的轨道间。由于轨道间铺满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基石,即便是记者穿着专业的登山鞋、车站更换过颗粒较小的基石,脚底板也能感到被石子硌到的不适。而师傅们却可以飞快地在轨道和车厢间穿梭。

据师傅们介绍,平时的时候一列始发车规定的上水时间是20分钟左右,而在春运期间,给他们上水的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

上水时间虽紧,但按照安全要求,严禁奔跑,只能快步行走,当站台两侧都有列车的情况下,则要先照顾停靠时间短的,然后再“分身”往返另外一趟列车拔管、插管、开阀、关闭,此时就需要眼疾手快。

记者注意到,刚刚停稳的列车上水口附近的车体全都结成了冰柱,还有的上水口比较靠近排污口,师傅们的头部几乎经常要紧挨着排污口工作。

此外,上水口内部因为冻冰堵住,巨大的水压将接口顶开,喷溅的水流会将师傅身上打湿。

此时,上水师傅抹了一下脸上的水珠,敲开车门向列车员要一桶锅炉里烧的热水,端着热水将外露的注水口没过“解冻”。

据师傅们介绍说,以前列车车窗都能随意打开,上水工平时作业时都在乘客看不到的列车下面, 因此经常会被车上旅客丢出的矿泉水瓶、吃剩的盒饭“袭击”。

现在大部分列车为空调车体,车窗无法打开,更加看不到人了,有时候乘客上车着急用水洗手洗脸等,污水就从上水工的脸旁边流过。

在20分钟后,随着最后一节车厢的上水口出水,预示着整列列车的上水工作已经完成。在整理胶皮水管的时候,列车缓缓出站。

而师傅们将水管放好,笔直地站立在一旁,目送着列车出发,也等待着下一趟列车的到来。

责任编辑:李娜作者:张颖川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