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颖川)冬日凌晨,在位于延庆的八达岭隧道中,一群“打冰人”开始了凿冰作业。每到冬天,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南口桥梁工区的工友们就驻守在八达岭隧道担任打冰工作。
八达岭隧道在修建之初,由于防水工艺较为简单,入冬的时候山上的山隙水进入隧道,并在隧道周边结冰。铁路工务段会在结冰的隧道密集区设置打冰点,由桥梁工等组成的打冰队驻守,监控渗水情况,然后集中在天窗期(无列车通过时段)进行打冰,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据介绍,除了人工打冰外,为解决老隧道渗水结冰问题,隧道内已安装了一组新的融冰设备,正进行数据采集和调试。
目前,经过八达岭隧道的30多趟列车都是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已经不再使用这条隧道线路。所以从2017年年底后,敲冰的工作集中改在了每天凌晨1时至4时30分。“我们上班都是在别人正常睡觉的时候,要进入隧道内打冰,时间短,任务重。”据工务段的师傅介绍,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是铁路人“战冬运保春运”的关键期,也是打冰作业的繁忙期。
近日,记者跟随工务段的工人师傅们来到八达岭隧道。
随着当日最后一趟列车驶过,大家知道天窗工作期即将到来。纷纷穿上反光马甲开始了准备工作。因为要使用镐头和铁锹等工具,厚重的保温手套无法顺利操作,所以只能戴上耐磨的劳保手套。“这手套根本不保温,几个钟头下来,即便是干活手指头都能冻麻了。”
据了解,每个班组都有严格分工:一人驻站负责通讯联络,一人负责现场防护,剩余的十多个工人负责打冰。在检查了头灯、安全背心、工具和大型照明灯后,十多名工人有序地进入隧道。
当记者跟随工人们走到隧道300米深处的时候,感觉到了阴冷。行进到隧道860米深的时候,体感温度在-20℃左右,敲冰的队伍停了下来。由于山隙水渗入了隧道内壁,有的滴下来形成冰柱,有的顺着墙体流下来形成冰壁。打冰的师傅们先用特制的竹竿将冰柱戳下来,“这些冰柱看着不算大,但不及时清理的话,会掉下来砸到行驶通过的列车。”工人表示。
清理好的碎冰块会码放在不影响列车安全行驶的排水沟里,工人在冰上还撒上盐让冰尽快融化。记者在进入隧道时发现两名身穿蓝色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拿着笔记本,在对新安装在隧道壁上的一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调试。据介绍,这是一组新的融冰设备,针对的就是这种老隧道渗水结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