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3时,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开幕。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吉林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2018年,市政协将继续聚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履行职能,围绕首都创新事业、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城市精细化治理、医疗体制改革、首都教育现代化等多项工作开展协商。
5年提出5793件提案
吉林在报告中指出,2017年,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年工作有重点、有亮点,切实做到了使届末之年成为奋进之年、收获之年。全年开展各类履职活动623次,15813人次参与。
中共十八大以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先后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劳动合同若干规定、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等5部政府规章草案开展协商。吸收委员的意见建议,7部地方性法规草案178个条文、252处内容得到修改完善。
在提案方面,推进提案及答复意见公开,5年共提出提案5793件,市领导领衔办理、重点督办173件。加强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编报《诤友》等社情民意信息1340期,其中被全国政协、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信息刊物采用821期,得到有关领导批示439件次,有效发挥了“直通车”作用。
今年继续聚焦事关群众安危冷暖问题
吉林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市政协将聚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履行职能,全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今年市政协将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强化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京津冀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建设”等纳入议题。
吉林还表示,2018年市政协将围绕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七有”要求,就直管公房改革、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区医疗改革、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慈善事业发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问题,察实情、建真言、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