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01-24 09:3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蔡奇参加市政协联组讨论时强调

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吉林主持

千龙网北京1月24日讯(记者 马文娟)23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参加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联组讨论,听取委员就民生“七有”主题提出的意见建议。他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吉林主持讨论。

1月23日上午,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部分委员联组会。图为部分委员联组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来自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经济、教育、体育、台联、侨联、社会保障、对外友好和特邀等界别的18位委员争相发言,围绕城市治理、养老、医疗、教育、中轴线保护等方面谋良策、建真言。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到2020年,北京市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政协联组会发言中,宋慰祖和武占刚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关注到了如何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月23日上午,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部分委员联组会。图为宋慰祖委员在现场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宋慰祖长期从事设计工作。六年来,他走访13个区的80多个村,发现了很多规划设计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说乡村设计,就是给农民盖别墅、建小楼,导致千村一面,传统风貌遗失。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只重视住得美丽,忽略了产业发展,这就造成农民住在美丽的房子里,却没有有效的财产性收入。”围绕这些问题,宋慰祖提出,要坚持规划设计在前,做到一村一设计,设计要接地气,按村民的生活方式来进行村域规划设计;政府也要起到监督责任,保证规划以保护村落文化、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村民的需要为依据,规划设计要通过村民大会来审议,政府和规划设计者都不能越俎代庖。

宋慰祖说,在设计乡村民居时,要兼顾保持外部传统文化风貌和内在的高水平生活环境;同时,坚持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手工艺、农副产品、传统民俗等乡村旅游的特色商品,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他还特别提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后备人才培训。

武占刚委员来自京郊怀柔,带来了农村群众最期盼解决的几件事。他说,怀柔有284个行政村,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厕所也需要升级改造,煤改电、煤改气工程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长效机制,加快山区电网、供气网改造升级,推动农村厕所革命。

怀柔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区,也是东北部的生态屏障,农民期盼,绿水青山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武占刚建议,完善全方位、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从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养老等方面加大对郊区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疏解整治促提升要注重后续服务

章冬梅委员说,经过专项行动,很多儿时的记忆重现,感觉很亲切。她认为,这些工作与群众密切相关,都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儿,涉及群众利益,要和群众商量着一起干,因此,建议把民意立项作为民生工程实施的必要环节,通过社区协商会、听证会等形式与群众充分沟通交流。

23日上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主题为“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联组会。图为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政协主席章冬梅发言。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疏解后的空间如何利用,怎么保证疏解后不降生活品质,章冬梅也有想法。她建议,统筹利用腾退空间布局社区服务生活网点,实现“老胡同,新生活”。

“我们听到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一老一小’问题,也就是养老设施和幼儿园紧缺,尤其是天桥、新街口这些人口稠密的老旧平房区。建议利用腾退空间解决好这些问题。”而随着无证“七小业态”的淘汰,她还提出,今后社区商业服务必须引进正规军,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提升社区便民服务品质。比如,西城区广外街道引进护国寺小吃,既解决居民吃早点难的问题,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也扶持了老字号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23日上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主题为“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联组会。图为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发言。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吴晨委员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他从专业出发,为街巷环境整治提出了五个“度”的建议。首先,跨度上,应该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贯穿整个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第二,在宽度上,扩大街道环境整治工作范围,不能局限于沿街的“一层皮”,要寻求整体统筹策略,达到整个街区的整体提升;第三,维度上要注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核心城区的治理工作应全力配合好中轴线申遗,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突出老城本身的记忆形态,适当植入新的景观,可邀请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北京胡同街巷文化保护专家组;第四是温度,要加强生活服务品质的提升,在保证风貌的前提上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第五,注重精细化设计和精细化完成度,也就是“适度”,比如,垃圾桶、书报亭等街巷设施应经过与街道风貌相匹配的专业化设计,或使用完成度高、品质好的成熟产品。

老有所养精准服务

王涛是新委员,她这次带来了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议。2017年,王涛参加一项相关调研,通过对1000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他们对康复护理、室内清洁、心理咨询等服务的需求很大,但从目前来看,服务提供有些缺位。并且,北京目前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中小型驿站占绝大多数,供需矛盾突出。另外,养老驿站主要服务自理和基本自理老人,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难以满足,有的驿站可以提供相关服务,但费用较高,且无法享受医保,让一些家庭望而却步。同时,养老驿站的评估和监管机制也不够完善,运营主体资质参差不齐,效果评价难以量化。

针对以上问题,她提出五项建议。首先,在驿站建设过程中重视摸底调查工作,合理布局网点和规模,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其次,对助餐、康复护理、休闲娱乐等服务要保证品质,费用方面要顾及到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接受程度;第三,尽快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大对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力度;第四,尽快研究出台在养老驿站进行康复治疗与医保政策对接的措施;第五,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制定规范统一的驿站准入标准,完善评估和淘汰机制,从政府、运营商、服务对象、第三方等多方面对驿站服务打分,加大监管力度。

赵亚洲委员关注的适老化改造则更偏细节。他认为,目前适老化改造服务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除进一步优化政府补贴外,还要加快制定适老化改造标准和技术规范,充实完善社区养老驿站关于适老化标准的功能内涵,设置更多的无障碍通道及设施,从而更全面更精准的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他还建议,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中嵌入居家适老化改造体验馆,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理念与服务的推广与普及。可选择社区中主动要求适老化改造的家庭做适老化改造的示范户,现身说法,带动周围老人更多地参与进来。同时,鼓励和扶持适老化改造样板项目和标杆企业,建议由市老龄委牵头设立居家适老化改造协会,改造结束后进行验收,验收成功后发放政府补贴,并对后续服务进行监管。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马文娟 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