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手段制定新一轮清洁空气计划 绿色空间布局将有"四梁八柱"

2018-01-24 14:46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设180条停车秩序严管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以法治为保障,以精治为手段,以共治为基础,积极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介绍,北京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已经列出日程,首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做试点;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本市将继续聚焦PM2.5污染问题;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将更加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交通方面,力争全市在2019年底实现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城市

●报告摘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副中心智慧城市试点。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完善市级管理平台和市区街三级监督指挥体系。

解读:街巷胡同设计出《导则》规范36项元素

2017年,本市在治理疏通背街小巷、生活垃圾分类方面都做出了精细化的探索,并完善了相关规定。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巷胡同设计导则》已经编制完毕,《导则》从气质、风格、颜色等方面着手,对背街小巷建筑立面、交通设施、牌匾标识、城市家具、绿化景观等十大类36项元素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规范。未来,城市管理领域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将更加完善。

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介绍,北京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已经列出日程,首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做试点。他说,城市大数据平台首先把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汇聚,实现共享。下一步把社会各单位、机构、商业部门的信息进行汇聚、交换和共享。再经过对数据挖掘、分析、整理和优化,提炼出规律辅助决策,比如早高峰堵车的时间和地点规律,使整个城市运行更加有序、高效。

蓝天

●报告摘录:以加强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管理为目标,以细颗粒物来源解析为基础,制定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解读:将制定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减排措施力度空前,组织有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污染治理效益最大化。

北京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2017年,是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丰富、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但也必须看到,虽然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要得到根本改善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

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本市将继续聚焦PM2.5污染问题,更加注重法治、精治、共治,综合采取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制定实施新一轮空气清洁计划,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打造现代化的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以环保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构建“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交通

●报告摘录:继续实施缓解交通拥堵年度行动计划,努力改善出行条件。制定全市地面停车计划,实施公共区域停车管理网格化巡查,加强交通静态管理。

解读:路侧停车电子收费2019年底力争覆盖全市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10万辆内,将采取多种措施治理交通拥堵。

城区将重点治理停车秩序。对全市停车位进行规划,明确停车区、临停区、禁停区,做好总量控制,二环内停车位的规划、施划是重中之重,将,15分钟巡查一次违法停车行为。

本市还开发建设了北京市路侧停车动态监测和电子收费管理系统平台,目前已经在城六区和通州区的37条路、4086个车位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2018年还将进一步加以推广,力争2019年年底实现全市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宇梁介绍,共享单车方面,2018年将重点推进北京市非机动车的管理条例,该条例对总量、企业总体责任等进行明确,从根本上解决了共享单车的负面问题。

负责人介绍,2018年的步行自行车道治理任务,已经分解到市区两级道路管理部门,市区两级道路管理部门将分别承担450公里。市级道路管理部门已经确定治理范围,将重点针对香山、颐和园等“三山五园”以及清华大学、中关村等区域涉及的长椿街、陶然亭路等136条道路进行治理。

生态

●报告摘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启动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两田一园”农业高效节水方案,对乡镇建立精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解读: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将形成首都“四梁八柱”

近年来,本市先后实施了平原百万亩造林、城市健康绿道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到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在市域范围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格局,提出加快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的目标。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将更加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更加突出集中连片、互连互通和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更加突出各类树种科学配置,构建更高质量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在北京中心城区周边形成以东西南北四大森林湿地组团和东西长安街、南北中轴线景观绿带为支撑,以三道公园环、重点绿色廊道为骨架,以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冬奥会场馆等重点区域为节点的绿色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支撑市域绿色空间布局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2018年主要任务

保卫蓝天

排放

◇重中之重:高排放重型柴油车治理

◇低排放区:扩展到全市域

◇更严领域:落实高排放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限行规定

◇严格排污许可:“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能源

◇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全市燃煤占能源消费比例:5%以内

生态环境

造林绿化

◇实施工程:百万亩造林

◇新增面积:23万亩

水体治理

◇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84条段

◇污水处理率:93%

◇再生水年利用量:10.7亿立方米

垃圾分类

◇示范片区覆盖率:30%

◇探索实行:差别化垃圾收费、补偿政策

◇生活垃圾资源化率:58%

拥堵治理

停车规划

◇制定全市地面停车规划

◇开展地下空间分层出让建设公共停车试点

◇推进路侧停车电子收费

交通秩序

◇加强重点区域交通秩序整治

◇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完成疏堵工程:100项

◇自行车道治理:900公里

◇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73%

轨道新线

◇年内开通:3段新线

◇新线运营总里程:630公里以上

◇市郊铁路里程:238公里

公交线路

◇新开和优化调整:40条以上

◇新增专用道:40公里以上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耿学清 周超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