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居住用地适度扩大供应
启动联合大学新校区规划选址 实现天坛医院老院区腾退 推进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建设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陈斯 蒲长廷)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四个中心”功能。
市规划国土委主任张维表示,要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让城市更加和谐宜居,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报告还提出,启动北京联合大学新校区规划选址,抓紧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新校区建设;实现天坛医院新院区运行及老院区腾退;推进北京口腔医院整体拆迁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总 规
●报告摘录:创新规划实施体制机制。实行全域规划总量管控,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实现生态用地动态增长。建立各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严格落实拆建比、拆占比,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年度减量30万平方公里以上,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推动职住平衡。
解读:用地结构调整
适度增加居住用地供应
减量发展是不是就不供地了,居住用地供应会不会减少?
对此,张维明确表示,本次规划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从“聚集增量、要求发展”转变为“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
减量发展并不是不发展,也不是不供地了,而是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减去侵占生态空间的建设和低效粗放的建设,利用减量释放出的空间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
张维表示,减量的关键是用地结构调整,未来将减量集约生产空间、适度提高居住和配套用地比重、大幅度提高生态用地规模。对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居住用地,不仅不会减少,还会适度扩大供应并优化结构。
促进职住平衡发展、提高市民工作生活的舒适度与幸福感是新版总规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张维表示,未来首先要着力优化职住用地结构。在大型居住区和城市副中心、新城,注重规划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吸引力。
在各类功能区和产业园区等高密度就业地区,适度增加居住和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2,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个区域的职住平衡。
此外,要创新职住对接政策机制,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提供面向本地区就业人口的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促进职住均衡。
据介绍,总体规划的实施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疏 解
●报告摘录: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刻把握“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推动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解读:疏解转移
为优化经济结构提供空间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责任的落实,成为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的重要抓手。
“大量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转移,为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更大空间和腹地。”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的经济数据和经济质量上来看,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没有让我们丢失掉发展的机会,反而得到了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2.8万亿,同比增长6.7%。
增 绿
●报告摘录:更加注重优化提升。制定城市有机更新办法,实施街区设计导则,出台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建立全市拆违腾退土地“留白增绿”台账,实施拆后土地还绿1600公顷,新增10处城市休闲公园和100公里健康绿道。
解读:今年新增5个“颐和园”
“去年年初‘疏整促’一开始,政府对于补齐便民服务短板就有相应的规划和方案。”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全市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便民商业网点1210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421个。2018年,疏整促专项行动还将在提升上继续下功夫,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推进。疏解整治和优化提升要更加同步协调,更加关注市民的获得感。
据介绍,今年北京疏解腾退后的“提升”工作,将明确为量化指标,并把责任一一分解到各区和各部门。在便民服务方面,今年全年要求新增便民商业网点1400个。“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加密对便民设施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包含蔬菜店、主食厨房、早餐、理发等多功能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加大支持和引导,促进便民服务品优价稳、安全便利。”该负责人表示。
在“留白增绿”方面,今年北京将实现拆后还绿1600公顷以上的目标,这个面积将相当于5个颐和园,并对其他具备绿化施工条件的拆违腾退土地应绿尽绿,再建设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市民身边的“口袋公园”,让城市有更多的绿色空间。
文/记者 陈斯 蒲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