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公正高效权威检察制度 北京做了哪些努力

2018-01-28 17:0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月28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图为大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1月28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图为大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千龙网北京1月28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28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深化司法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检察制度。积极适应改革叠加的形势要求,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强化改革系统集成,促进落地生根、展现综合效果。

全面落实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基础性改革

坚持把责任挺在前面,整体推进四项改革,实现弯道超越、后来居上。一是组建新型办案组织。以内设机构优化为先导,把握检察工作规律,按照专业化、扁平化原则,进行内设机构和办案组织改革。扎实推进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择优遴选1257名检察官,设立基本办案组、组合或协同办案、专案组三种办案组织形式,形成了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新型办案团队。改革后,基层院86.78%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检察官占中央政法编制的31.3%,低于38%的员额上限。

二是运行新型办案模式。改变过去案件承办人、部门负责人、检察长三级审批制,在全国首创检察官权限、履职、亲历、追责四个清单,坚持检察官领导干部办理案件制度,落实干预办案登记、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检察官惩戒程序,确保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改革后,市、分院60%的案件、区院86.3%的案件由检察官决定,逮捕、起诉月均审结案件数增加326件,环比上升11.7%。

三是统筹推进检察人员职业保障、人财物统管改革。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建立与办案数量、质量挂钩的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机制,鼓励检察官多办案、办好案。实现三级院财物市级统管,各区检察院均被列入市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为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充分保障。四是构建新型检察管理监督机制。适应改革后办案主体分散化、办案决定个别化趋势,建设检察管理监督信息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管理监督向全院、全员、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管转变,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管不缺位。

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2016年1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北京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市检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拥护、积极配合。截至2017年4月20日,全市三级院职务犯罪侦防职能全部整合至监察委员会,划转编制971个,实际转隶765人。完善纪检监察与刑事司法办案衔接机制,加强与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沟通,就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职务犯罪案件调查、案件受理流转、适用强制措施等工作制定指导性意见,实现对职务犯罪依法精准打击。推进检察机关自身适应性改革,创新职务犯罪检察工作,细化和规范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司法程序。

稳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

将各项诉讼制度改革同司法体制改革一同推进,形成综合集成效应。一是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的主导作用、指控和证明犯罪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介入引导侦查、审前把关过滤和出庭支持公诉,确保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改革以来,侦查机关提出复议复核数环比下降31.5%;法院无罪判决数环比下降57.1%,批捕起诉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二是深化刑事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先后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推动轻罪案件全程提速,建立认罪与不认罪案件相区别的公诉模式,形成繁简分流、有序衔接的多层次诉讼制度。自2016年11月以来,共对6961件7530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占同期审查起诉案件的29.73%,起诉后85%的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审理。

三是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作为首批试点,依托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成立第四分院,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管辖制度,努力跨开干扰、排除地方保护。

积极推进改革系统集成

在搭建起改革主体框架、完成基本面上的改革后,全市检察机关着力提高改革的体系化、精细化和适应性。一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建设。借助首都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整体推进专业平台、专业工具、专业素质建设,培养专业化专门化的精英办案团队。

二是进一步强化检察基本职责。在强制措施审查、刑事检察、检察监督三大核心业务条线开展试点,聚焦检察主责主业,破解转型发展难题。

三是进一步优化检察资源配置。建设新型办公区、新型办案区、新型管理监督设施和新型专业技术设施“四新”检察院,打造与新的检察权运行模式相匹配的检察设施。组建北京检察科技信息研究基地,建设面向全市检察机关提供技术支持的检察科技总部,推动科技强检融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检察工作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欧阳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