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支招城市体检评估工作
“城市体检”要避免蓝图被“涂抹”
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披露,本市正在研究制定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方案,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2017年度城市体检评估工作。
“城市怎么体检?”“谁给城市做体检?”带着一连串问号,记者专访了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秦红岭教授。
秦红岭代表说,所谓城市体检,实际上就是定期检查、评估城市规划实施和落实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针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检查、评估和“把脉”,看看在这一年中,城市建设是否严格执行总体规划,是否按部就班有序实施规划,从而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北京城市规划长期以来相对重编制而轻实施。一般都是总规修编之前才全面深入地评估总规实施情况,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体检”。“现在我们要进行的‘城市体检’,就是逐年对总规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秦红岭说,社会在不断变化,城市规划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要跟随时代要求。但是,其中的“刚性”内容,也就是一道道红线,是无论如何不能突破的。“比如说我们的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都不能突破。因此,在北京总规实施中要清楚哪些内容是强制性的,哪些内容是引导性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此标准进行城市体检。”
秦红岭说,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虽然重视编制规划,但规划的延续性不足。城市总规是法定规划,城市发展蓝图已经画好了,却不时被“涂抹”,使得城市建设呈现出一种随意性,成为引发“城市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实行“年度体检”的意义,和每个人体检一样,就要及时发现问题,知晓运行中的真实状况。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人口、土地利用、空间利用、交通环境都可以有足够的数据来分析,做到各项规划的统筹联动,不同的规划之间不能相互打架。
那么,谁有资格成为整座城市的医生?秦红岭说,这就需要专业性和社会性结合在一起。“为何要强调社会性?一份规划究竟好不好,要由老百姓来进行评价。专家们赞不绝口,老百姓怨声载道,那不是一份好的规划。”
前不久,秦红岭代表接到了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聘书,担任该街道的城市规划建设顾问,和另外三名工程师一起,将对新街口街道今后的建设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秦红岭说,很多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专业人员不真正走进社区,听听老百姓的真实声音,那就无法了解规划到底能不能获得公众的真心认可。“一份规划,要想让城市就此健康发展,它需要能够落地生根,需要让每一个接触到它的公民感觉到它‘很好用’,这才是城市体检的意义。”
本报记者 安然
城市发展要建设也要更新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能总是大兴土木。”市人大代表、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在审议报告时提出,要从政策研究、资本运作、规划设计、装备研发、整体实施等方面研究城市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下大气力治理“大城市病”。樊军表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能总是大兴土木,需要对城市的既有肌理进行维护和修缮,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城市更新怎么理解?樊军认为,一座城市的更新工作主要涉及土壤修复;既有建筑节能、抗震加固、社区环境功能提升;既有工业遗产改造、公共设施加固、扩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特色小镇改造升级;地下管线改造;综合管廊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旧城区整体更新等方面。“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只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细节。”樊军说,城市更新的市场前景广阔,对国家、城市、企业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必须从政策研究、资本运作、规划设计、装备研发、整体实施、分部细化、具体施工、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落实,甚至是通过更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各类值得参考的大数据信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 记者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