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健康伴侣"将在北京50家社区医院试点

2018-04-19 07:2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健康伴侣”将在50家社区医院试点

未来,部分社区医疗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将配备一批“健康伴侣”,他们将配合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中医辅助诊疗、康复、上门服务等延伸性医疗健康服务。在4月18日举行的“2018年‘签约家医,健康相伴’系列活动沟通会”上,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会长吴永浩透露,2018年北京市将率先在50家社区医疗机构试点“健康伴侣”。

“北京市实施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就诊量的增加。”石景山社区管理中心主任田爱红表示,按照家医服务团队的需求来看,现有基层医护人员的数量还很不够,“我们做过一次测算,一个全科医生一天看23个病人就满负荷了,现在每个全科医生每人每天要接诊97至100个患者,不光看病,还要做基本公共卫生的项目、慢病随访、健康教育和指导等。”可以说,现在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的,家医团队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为居民做连续性的健康管理。

“‘健康伴侣’正是为了缓解家庭医生人员数量紧缺而推出的全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吴永浩表示,现在社区的医疗服务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有些社区里有行动不便老年人的,特别希望能有专业人员到家里进行一些辅助性的上门服务。现阶段,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主要负责调动社会上的医疗资源,为社区医疗机构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辅助医疗,其中包括跟“6助”(助医、助护、助康、助药、助救和助养)相结合的延伸性特色服务。“我们派出的都全部都是有康复、护理背景和资质的专业人员,这些‘健康伴侣’主要是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医护人员和一些私立或公立中医、康复等专业医疗机构的人员。未来他们将配合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等健康维护和照护。”

记者了解到,“健康伴侣”的上门服务费用方面,除失能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享有政府补贴之外,其他居民在享受上门医疗服务时需要支付一定劳务性费用,上门服务过程中所用到的药物、针剂和鼻饲管、尿管等医疗耗材等都是由社区医疗机构统一结算,医保可以报销。具体的服务项目也会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定期做相应的调整。

“健康伴侣”今年打算先在50家社区医疗机构进行试点,之后再进一步在全市的社区医疗机构推广。“事实上,北京并不缺少医疗资源,关键在于怎么盘活存量。除了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检查必须在大医院做之外,内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疾病,我们做技术支持的问题都不大。”吴永浩说。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刘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