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历史沿革——漷县的治所变迁

2018-04-24 15:31 千龙网

据北京史地专家尹钧科先生研究,全北京地区唯一明确知道的汉代村名,就是泉州县的霍村,即今漷县镇漷县村。但是,在北魏天兴二年攻占幽州后,将渔阳郡治所自今密云县梨园村南迁到雍奴县后,将泉州县废除,原泉州县的霍村改属雍奴县。又约在契丹会同元年在南京设置南京幽都府时,霍村改称漷阴镇。由以姓氏命名的村名变成为以河流南北方位命名的镇名。据宋代开封学者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载:“居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可知,当时霍村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虽不是县级政府机关所在,但已经发展为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市镇或集镇。

在辽太平年间设置县级行政区划漷阴县时,就将县治设在漷阴镇,并且以县治设在市镇名称而称县名。

元至元十三年在漷阴县域内的柳林镇设置漷州,史称“旧州”。约在此设元朝第三政治中心行宫时,漷州州治南迁到了武清县的河西务,而约在至正初,这一州治又北迁到了漷阴县县治的漷阴镇。州治、县治同在一处。

明洪武十四年漷州降为漷县后,漷阴镇只存在漷县县治。清顺治十六年漷县废除,原县域成为通州直辖区后,漷县县治也就不复存在,但是在废县治的地方,还设置了一个通州州判署,主管大运河治理事宜。在民国元年,通州州判署撤销。

民国初年至三十四年间,县内由区级行政区划两变,且治所无载。另外,乡级行政区划小而杂多,多为一乡一村,少数一乡辖2至3个自然村。诸如漷县村、马头村、翟各庄村等,一村就编为一乡,而长陵营乡外辖杨堤一村、觅子店乡另辖尚武集一村、侯黄庄乡另辖曹店一村、石槽乡另辖两家店一村等等。民国三十五年开始,区、乡级行政区划设置才走向正规,辖域与治所趋于规范。至民国三十七年,漷县镇域内的马头村、觅子店村二村曾经设有乡级治所。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4月,通县仍上属河北省通县专区,县内曾设置区级行政区划,区下辖乡。此间,今漷县镇内的大柳树村、马头村曾先后设置通县第三区治所。其中1953年5月至1956年7月,今漷县镇域内的靛庄、漷县、大香仪、马头、东定安、东寺庄、曹庄、觅子店、边槐庄、黄厂铺、马务等11个村曾经设为乡级治所。1956年7月至1958年4月,通县内区级行政区划撤销,乡级行政区划又进行调整,今漷县镇域的漷县、马头、侯黄庄、觅子店等4村曾设有乡级治所。

1958年4月,通县划归北京市称通州区。当年5月,撤销侯黄庄乡及其治所。1958年9月至1983年6月,正是我国人民公社化时期,乡级区划废除,政社合一,社下设管理区。今漷县镇域内的马头村曾设置公社机关,而漷县、侯黄庄、觅子店、马头等4村曾设有管理区机关。1961年10月至1965年5月期间,原人民公社演变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原管理区称为人民公社,今漷县镇域内的工委与公社机关未变。1965年5月,调整公社区划,今漷县镇域内的觅子店、马头2村仍延设公社机关,而漷县、侯黄庄2村则撤销公社机关。此况一直沿至1983年5月。

1983年7月至1984年3月,全县人民公社变更为乡政府,觅子店、长陵营先后设有乡政府机关。1990年2月,设在长陵营的漷县乡政府改为漷县镇政府。2000年,草厂乡并入漷县镇。2000年7月,觅子店乡易名觅子店镇,次年12月,合乡并镇,觅子店镇撤销并入漷县镇。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