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西城白塔寺社区会客厅帮老街坊找回忆 “最美大街”会以最美方式呈现

2018-04-25 02:59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老人老地儿传承老味道

玻璃柜台上放着的台秤、算盘和玻璃糖果罐,里面放的是酸三色水果糖;货柜上方摆放着缝纫机,还有80后熟悉的饼干筒……位于西城区阜内大街白塔寺西侧胡同内的白塔寺社区会客厅,上下两层120多平方米的屋子,成了街坊邻居最爱去的地方。做饭、会客、联谊,甚至连胡同里的小学生写作业都用上了。西城区采取多种举措落实新版城市总规,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老城提升,让老街坊惊喜地找回了以前的记忆。

老物件儿带给居民亲近感

会客厅临着宫门口东岔胡同口,附近居民奔这儿来都挺方便。走进会客厅,左手边是一个开放式的厨房,台面上东西不多,有东家送来的醋,西家端来的酱,还有饼干桶、茶盘子……坛坛罐罐都由街坊们贡献。厨房正对的是一个经营了60多年的供销社柜台,无论是玻璃柜台里码放的小玩具、雪花膏,还是台面上摆放的老台秤、玻璃糖罐儿,都能从你的记忆深处揪出一段来。

“以前不经意的东西,现在会让你回味无穷。”白塔寺会客厅负责人刘伟对北京晨报记者说,这些老物件都透着“亲近感”,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记录着一段故事。

再往里走,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圆桌、两张方桌,还有几把椅子,桌子上放着暖水瓶,杯里子泡着高沫,这就是一间典型的老北京民居。

白塔寺会客厅是由西城区民政局、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熊猫慢递四方合作共同建设的一个社区共享空间,2017年9月底正式“开张”。刘伟是第三方运营团队负责人,该团队在798艺术区创办了著名的“熊猫慢递”,主打给未来写信。

社区会客厅拉近邻里关系

来到白塔寺,刘伟与胡同里的街坊打成了一片。城市变得大了,邻里关系却变得淡了,如何让每个人重新建立联系、重温过去老街坊互相“串门儿”时的亲近和温暖是会客厅运营中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空间里,老物件儿能让大家重温以前的记忆;居民也可以在共享厨房里向街坊们展示自己的手艺。另外,会客厅还定期举办美食、电影、缝纫、手工等各种分享会,让胡同里的人彼此增加了解。

目前会客厅已经有了6个社团,编织社、书画社、舞蹈社,还有精通木工的劳作社,每天都有社团在这里聚会。但在刘伟看来,这远远不够,“我们计划成立20个以上,一个居民可同时参加好几个社团,这样生活才会更丰富,更有趣。”刘伟说,尽管会客厅只辐射4个社区,但举办微庙会期间甚至全北京的人都往这儿来。

微庙会?对!春节前后,白塔寺庙会在白塔寺会客厅里,上演了8天的文化记忆活动,向居民们呈现了传统小吃品尝、传统年货展示、传统耍货演绎、传统玩物演绎、传统书画定制、传统民俗演绎等6项老庙会传统文化项目,并举办两场曲艺、戏曲专场演出及两次文化巡游活动。

刘伟说,会客厅运营团队还将发挥文创特长,挖掘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居民擅长的手工产品,开发成白塔寺地区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文化内涵,使居民感受到在社区中的价值感、存在感,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以主人身份参与社区改造

共享会客厅的设立,是“白塔寺再生计划”的一部分。实施主体华融金盈公司社区营造中心经理田娜介绍,白塔寺老城更新项目从2013年启动,从实施协议腾退、适度降低人口居住密度开始进行。设计师利用腾退院落打造示范空间,一方面吸引文化创意类业态来关注白塔寺,另一方面给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到目前,已经有3处建筑修缮改造为社区活动空间:青塔胡同41号,每天都有安排好的社区活动;宫门口东岔81号的共享会客厅,则更多靠居民“自由发挥”;还有与法国使馆合作的“活力社区马拉松”,在赵登禹路429号院。“老人,老地,老味,”田娜说,“这是‘白塔寺再生计划’追求的东西。”

地标

地百削层

地安门百货商场并非是老字号,却是京城老牌百货店之一,它位于北中轴线上,地处繁华的什刹海地区,北侧就是游客熙熙攘攘的烟袋斜街,面对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百却没有扩大经营,相反“削层降高”,成为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行动中的一个新标杆。

其实,过去60年,地百都在走扩张之路。1952年它只是一家占地100平方米的小商店,1956年公私合营,周围17家私营商号并入,从此定名为地安门百货商场,逐渐成为北城最大的商场。后来还配有华普超市、休闲酒吧及电子游艺厅,喧嚣一时。至2005年,为配合中轴线的规划和保护工作,地百商场由5层削为4层。2013年地百新一轮改造再次启动,这次改造的目的只有一个——融入什刹海及中轴线的文化环境。

传统风貌商业街区建筑多以两开间居多,地百看上去却是庞然大物,设计人员运用退台、竖向分割的设计手法,将沿街的这一面降低至地上两层,在不大动干戈的情况下减小了建筑体量。此外,大量运用传统的建筑构件,比如中式门窗、斗拱檐口、建筑彩绘、坡屋顶……这些都让它变得古香古色,日渐与中轴线的传统文化和谐起来。

由于地百就建在什刹海边上,因此,这里也是京城唯一的“湖景酒店”,这是地百变身后最大的亮点——文化的创新传承与特色酒店相结合,使入住客人可深入体验北京胡同文化,此举可以有效地扩充什刹海地区的文化属性,为什刹海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白塔擦亮

从什刹海地区到白塔寺所在的阜内大街,不过5公里,是北京老城区内风景最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21年前的1997年,西城区启动“打开山门,亮出白塔”工程,拆除了有3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副食商场,搬迁了住在白塔寺厢房内的39户居民,最终“亮出白塔”。

从去年开始,白塔寺所在的阜内大街启动街区梳理和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白塔寺对景公园,扩展非机动车道,用古朴的古铜色栏杆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隔离,建设长达40米的候车亭,竖立“综合杆”净化大街风貌、增加夜景照明……这些举措都力助阜内大街成为北京市最宜绿色出行的无障碍大街。

从亮出的白塔到削层的地百,“老城保护”终于从某一个抢救工程变成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

记者手记

“最美大街”

需全城努力呵护

“再现老舍笔下的‘最美大街’”的提法,是去年初西城区在启动阜内大街整治时提出来的。我查了查资料,老舍先生曾在《骆驼祥子》中这样写道:“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

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

由此看,这“最美大街”其实指的是“阜景文化街”,也就是从阜成门到朝阳门一段,她实际上横跨了西城和东城两个老区。

我起初担心,如果只是西城区以一己之力,是否可以向九泉下的老舍先生交出满意答卷。如今,我踏实了,自2014年起,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要求北京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好首都历史文化金名片。北京新《总规》特别强调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核心区老城保护工作时强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条街区一条街区地干,一茬一茬地干……我相信在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指引下,“最美大街”一定会以最美丽的方式呈现。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