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长城成为延庆区联结古今的文化纽带

2018-05-23 12:21 千龙网

八达岭长城-12

图为延庆区境内的八达岭长城。千龙网发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秀色半城湖”。延庆,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其南控居庸、北枕海坨、东依怀柔、西连官厅,自明代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重要门户。其境内长城纵深179余公里,环抱燕北明珠,联结京冀两地,是北京长城遗迹最为丰富的地区。特别是集聚长城精华的八达岭,独领风骚,享誉世界,自开放以来接待各国元首和国家领导人500余位,成为延庆最具特色与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被历史浸透的浓浓乡情

延庆境内的村庄多于明代建立,名称多以“营”、“屯”、“堡”、“墩”、“司”等命名,这与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及其屯军制度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延庆,驿路通达,巩卫陵京,是京师西北之要地,长城修建断断续续近200年,墩台相望,城堡相连,内、外长城层层布防,土、石结构种类繁多。当时,全国各地修边驻防的军民、谪贬官员、各地移民集聚延庆,修城建堡,开荒屯田,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共建家园,留下了大量城堡村落。虽然数百年岁月匆匆,沧海桑田,但目前能够探明甚至仍在使用的大小关堡依然多达42处,可见延庆军旅文化的浓郁特征和屯田制度对延庆的深远影响。随着风雨剥蚀和历史变迁,当时的大部分城堡都已失去了本来面貌,而保留下来的城堡则成了当地的地标性记忆。如岔道城、榆林堡城充满了古驿风情,柳沟城、双营城大有古村遗风,它们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星罗棋布的烽火台和恢弘穿行的长城共同诠释着延庆的历史与文明。可以说,延庆和长城水乳交融,联结一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更是延庆文化的根与魂。长城内外的故乡情节,与历史同行,历久而弥新。

延庆长城106-107号楼(南天门段)出土瓦当-12

图为延庆区境内长城(南天门段106-107号楼)出土的瓦当。千龙网发

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在延庆这片土地上,东路边垣和南山路边垣蜿蜒盘亘,八达岭长城和大庄科长城险峻雄奇,它与三朝御路相伴而行,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迹和典故传说。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在经济不断提速、农村面貌迅速改观的今天愈发显得珍贵。为了摸清长城家底,盘活长城资源,2005年,延庆区政府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长城保护行动,开展对全区范围内长城的调查工作。经过历时3年的艰苦野外调查,全面摸清了长城的分布、特点以及保存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启动了有计划的长城及其附属文物抢险保护工作。柳沟城、石峡关长城、八达岭古长城、水关长城等一大批长城本体以及城堡、烽火台得到抢险修缮;大庄科段长城、四海九眼楼段长城等位于延庆四季花海、冰川绿谷等沟域经济带的长城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延庆累计修缮长城墙体11000余延米、敌台30余座、关堡10座,使全区的砖石长城修缮率达到30%以上,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随着长城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长城资源的利用效果也逐步凸显。除八达岭长城、水关长城、八达岭古长城等长城景区不断发展,岔道城、柳沟城、香屯、石峡等长城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也提上日程,它们或成为北京市最美乡村,或成为民俗旅游的亮点,成为镶嵌在妫川大地上的颗颗明珠。

在长城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量珍贵长城遗物的出土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外收获。如在大庄科段长城修缮过程中,边墙上出现的三处不明作用房址;在大营烽火台施工中清理出可与烽火台本体构成子母台关系的同期建筑遗址;在古长城上清理出长城分修碑;在延庆长城80-84号楼(石峡段)修缮工地出土了2块崇祯七年重修字样的瓦当,这是延庆长城修缮有史以来首次发现带字瓦当;在106-107楼(南天门段)修缮工地,发现了“崇祯十三年”带字瓦当残件,同时还出土了“崇祯”字样瓦当残件。根据出土瓦当情况来看,明王朝在延庆境内的长城修建从景泰初年至少持续到了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持续了190年,再次刷新了延庆有文字记载的长城修建史。这些珍贵信息的不断获取,促进了延庆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也使被岁月尘封的长城文化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鲜活。同时,延庆还编撰了《北京延庆明代长城研究》等系列丛书,《八达岭长城传说》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使延庆地区的长城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弘扬。

一张蓝图绘到底

长城的风骨铸就了延庆独特的区域文化,优美的生态也为延庆的发展继续加分,于是2019年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雪橇赛区)落地延庆,为延庆铺开了一幅快速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美丽画卷。2017年,北京市加速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延庆积极响应,抢抓机遇,以长城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吹响了决胜绿色发展的冲锋号。在长城文化带五年建设发展规划中,延庆确定了打造“一园、两域、三线、四区”的工作格局,形成延庆以长城为核心与纽带的文化承载带、创意发展区。一园:即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两域:即妫河流域、白河流域长城文化延展区;三线:即长城驿路廊道线(关沟——岔道——榆林堡)、长城村落风俗线(石峡——马营——柳沟——双营——盆窑)、长城沟域风光线(冰川绿谷——四季花海);四区:即八达岭长城核心区、世园冬奥长城遗址观光区、三镇(蓟镇、昌镇、宣镇)长城精华展示区、长城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区。其中,长城驿路廊道线作为京张铁路、京藏高速、关沟古道交互延伸的交通要道,穿越水关长城、八达岭核心区及古长城,连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八达岭长城核心区和长城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区,通向世园会和冬奥会两大会址,是延庆长城文化带中的精华段。在2018年的具体工作任务中,延庆区确定了“十个一”的任务指标,全面推进全区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展示和弘扬工作。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即编制与延庆区十三五发展规划高度契合的《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使之为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提供指导和规范。二是保护一批长城遗产,启动岔道土边长城、南寨坡遗址、延庆城遗址及世园、冬奥场地及周边文保单位的抢险修缮工程,对南寨坡遗址进行专业的考古发掘,全面解密这一长城防御设施的内部遗存和文化特征,为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学术支撑;对延庆城墙遗址进行抢险修缮和环境整治,使之成为新城一景;对柳沟城隍庙进行抢险修缮和环境整治,丰富柳沟古城文化内涵,助力柳沟民俗旅游发展。三是融入一批红色文化,开展青龙桥火车站、平北军分区司令部、大庄科后七村等红色文化挖掘与利用工程,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缮,对其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展示,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清晰长城抗战的历史记忆,全面提升红色老区的教育服务功能,为长城文化注入红色元素,使其更加丰满。四是推进一个公园建设,即积极推进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使之成为以长城为主题的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保护研究于一体的文化公园,打造延庆面向世界的文化名片。五是打造一个精华片区,即八达岭长城片区建设,推进“长城铁花”打造提升工程,丰富长城文化内涵,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力、引领力的长城文创产业园区。六是组建一个研究机构,即组建长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推动长城文化的研究、挖掘、展示、利用,形成长城文化带建设的智囊组织。七是打造一台精品节目,即创编舞台话剧,进行长城主题演出,集中展示长城文化。八是策划一个节庆活动,即策划举办“长城文化节”,创作主题作品,将舞蹈、歌曲、戏剧等动态艺术形式和书法、美术、摄影等静态艺术形式相结合,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传说》,发动村民、学生、志愿者,深入景区、乡村、校园等,讲长城故事,传播长城文化。九是塑造一批乡村亮点,即开展独山夜月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传统院落保护试点建设,激活美丽乡村传统文化细胞,对于传统村落中历史遗存进行科学保护,保存传统乡村记忆,助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十是构建一套传播体系,即开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文物保护数据库建设和长城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等,依托数字技术,联通域内文物资源,建设移动博物馆、网络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将长城文化普及到世界各地、千家万户。

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磅礴气势屹立于中华大地,长城文化带建设工作更是任重道远。未来几年,延庆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时刻以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为基本遵循,以长城文化带建设为工作主线,探索部门、乡镇、企业、专业机构、社会力量联动协作机制,努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让长城遗产熠熠生辉,让长城精神绽放异彩,打造现代传播体系下的文化生态与生态文明,构筑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延庆面向世界、引领全国的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