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门头沟关停煤矿重塑生态屏障:从“一盆火”到“一片绿”

2018-06-23 06:4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门头沟:从“一盆火”到“一片绿”

今年3月,位于门头沟的京煤集团木城涧煤矿正式封矿。区域内仅存的最后一座煤矿——京煤集团大台煤矿也将于2020年关停。伴随着“煤改清洁能源”在村庄中推进,有着千年采煤史的门头沟,正进入“无煤化”倒计时。

从采煤到“无煤化”,背后是门头沟区域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历史上,门头沟为北京输送的是‘一盆火’,现在奉献的是‘一片绿’。”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说,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门头沟正在努力修复生态,同时将“山水林田湖草”纳入统筹管理,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环境,为首都构筑起一道生态绿屏。

龙泉镇龙泉务村,麦子峪石灰石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工程正在进行。这座采石场在11年前已经关停,但周遭成片裸露的惨白崖壁,作为那段破坏史的见证,仍默默矗立在村头。今年4月份,对这片裸露崖壁的修复工作启动,施工人员采用挂网喷附等工艺,为遭受重创的山体重新注入生命。

“瞧,已经有草冒出来了。”站在山脚下,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门头沟分局的地质矿产科科长白鹤桥遥指采石场的一面崖壁。近乎垂直的断壁上,覆盖了一层黄褐色的棕榈毯,毯子下面是强力喷射到山体上的混合泥土,各种草籽混杂在其中。这几天,山中连续降雨,一抹一抹新绿从棕榈毯中探出头来,有的草叶已经长到七八厘米。

这还仅仅是初期效果。白鹤桥手中的工程效果图显示,通过生态修复,今年年底前,这处采石场将有9万平方米的裸露岩壁被植被覆盖,生态重塑指日可待。

因为多年采矿留下的“伤疤”正在逐步地纳入生态修复日程。“十二五”期间,门头沟完成46个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区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342处,总生态修复面积将达14.81平方公里。

重塑山川生态,不仅是整饬山水,还有对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过去管山的就是管山的,管水的就是管水的。”妙峰山镇党委书记丁章春说,而现在,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被整体看待,实现了统筹治理。

“就拿我来说,既是全镇的河长,也是全镇的山长,妙峰山的山山水水,小沟小汊,出现任何问题,我都是第一责任人。”丁章春说。镇里各村也都各有“河长”“山长”,110平方公里的镇域范围内,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河沟,都能找到责任人。

河长制、山长制的实施,让“守土有责”有了更完备的制度保障。以河长制为例,自2015年以来,门头沟区已有510名河长相继上岗,区内66条主要河流共计658公里河道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妙峰山镇炭厂村,村民曾经以烧炭为业,“要不怎么叫炭厂村呢。”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说,烧炭用的是山上的木头,后来炭不烧了,改开荒种地,结果水土流失,靠种的那点粮食,村民连肚子都填不饱。再后来,又种过红果树,因为跟不上市场形势,满树的红果愣是卖不出去。到了2007年,结合区里镇里的沟域建设,村子里把集体山场包装成了神龙峪景区,一方面建设景区吸引游客,一方面依托景区开展民俗游接待。

“这回路子才算走对了!”邢卫兵说,靠着家门口的青山秀水,今年开春到现在,景区门票收入已经突破70万元;村里近30家民俗户,光一个小长假,一户人家就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按照“村址不变、宅基地不变、胡同肌理不变、文物树木不变、一户一宅不变”的“五不变”原则,美丽乡村建设正在门头沟区稳步推进。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科学合理规划村庄产业,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获得自然山水的馈赠。

告别“一盆火”,栽下“一片绿”,带富一方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曾经采矿千年的门头沟,正在书写新的历史。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王海燕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