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政协委员实地探访京郊11个村 为美丽乡村建设支招

2018-07-09 14:54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让产业成为美丽乡村“造血工程”

开栏的话

从促成门诊实时报销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立法,从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到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从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到关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在市政协这个大“舞台”上,多年来,政协委员们认真履职,不断推进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履职水平,今年4月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委员们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切实提高联系群众能力,认真了解和反映界别意愿诉求。在新时代政协委员们关注哪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履职的?从今天开始,本报联合市政协开辟“履职新时代”专栏,带您走进委员身边,了解市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那些事情。

市政协今年围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协商议政。为了把准美丽乡村建设的脉,市政协经济委联合8个民主党派市委、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代表联合组成调研组,与10个远郊区协同调研,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走访了11个村落,最终形成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建议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让产业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

实地探访京郊11个村

为美丽乡村建设支招

今年上半年,市政协联合10个郊区政协协同调研,通过351份调查问卷对人居环境改善的诉求进行了摸底,并实地走访了昌平、怀柔和通州的6个镇11个村,参与各项调研考察活动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市政协委员多达450多人次。在市政协经济委专职副主任范和香的印象中,为了一个协商主题调动如此大范围的“智库”,在市政协今年来的工作中很是少见。

形状各异的石块搭建起来的院墙,高高低低的老树,郁郁葱葱中掩映着各具特色的庭院,别具匠心的庭院设计,艺术气息浓厚的房舍,舒适方便的厨房、卫生间,茶室、休憩空间功能齐备。院名也很有意思,“柿子红了”院内种着柿子树,院名就取“事事顺心”之意;“石榴居”内种植着石榴树,院名代表着团圆和多子多福的美好心愿……在昌平区延寿镇湖门村,几个民宿院落吸引了前来考察的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小院让人耳目一新,古朴典雅的环境,让人爱不释手,有着想在这里住一住的愿望。”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宜夏认为,虽然村里这样的民宿仅有4处,但是它的建设规划思路已经不局限于乡村的一般改造,而是带着经营的思维。

湖门村周边有着比较优厚的旅游资源,仅有130多户的小村就有民俗旅游户57户,不过此前实际经营的只有7户,而且经营比较惨淡,曾经红火一时的农家院和民俗旅游模式对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可行性不高。为了“突围”,湖门村制定了《西湖——湖门村村庄发展规划》,明确了打造山水田园、生态果岭的特色小村庄发展定位,民俗旅游开始向民宿转型。

为了实现区域集群的共赢,湖门村通过成立经营实体,对闲置民宅进行多风格装修,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基础上,整合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和地区资源,逐步扩大示范效应。在委员们调研时,村内已经完成22套闲置民宅租赁工作,聘请了专业公司对村域进行整改规划编制,实施了“柿子红了”、“银心阁”、“石榴居”、“核桃园”4所主题民宿建设,还完成了银山民宿品牌LOGO设计和商标注册。

吴宜夏认为,民宿的引入起到了示范效应,让这个村子具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综合体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村内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下一步应该以民宿的引入带动一系列衍生业态,比如利用村子自身的资源,发展户外运动、民事体验活动、特色手工坊、乡村博物馆、儿童娱乐项目等,以民宿带动产业链条发展,创造多种多样的消费模式,让老村老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仅要解决“美丽”问题

更要解决“造血”的问题

吴宜夏曾经参与过大量京津冀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编制,在此次联合调研中,她所在的九三学社选定了与乡村规划相关的内容作为调研重点。

吴宜夏告诉记者,大约4年前她们就开始参与美丽乡村规划改造,最初侧重于基础设施改造,可过一两年后再回到那个村庄,村子又破败了。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如果仅从村容村貌角度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一个可持续的造血功能,美丽起来的乡村还会按照惯性回到过去的样子。

“2015年,我们在河北涞水打造了百里峡艺术小镇,帮助村庄进行了整个村容村貌和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的规划,两年多过去了,再回到这个小镇,它依然是很繁荣、生机勃勃的,老百姓自发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要维护美丽乡村。”吴宜夏告诉记者,去年她们在秦皇岛策划了“大地向日葵”,依托一条百年运煤铁路,在沿线一个没有旅游资源的小村东徐庄,种植了长180米、宽100米的梵高《向日葵》,国庆节期间每天吸引了2万多游客涌进这个小村。这片花海不仅变成了一个很热闹的集休闲、购物、观光、摄影、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地,也给周边的乡村发展带来契机。今年周边的老百姓又自发聚集过来,切实体会到了旅游带来的实惠。

吴宜夏今年正在和同事们做门头沟全域运动休闲总体规划。“这里举办了那么多届世界徒步大会,但是却没有给沿途村落留下什么财富,就是因为基本的旅游配套服务没有跟上。”吴宜夏说,北京的乡村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更拥有着千万级人口的市场,具备发展休闲度假、运动康养、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优质潜力,但是缺乏满足现代都市人群需求的、具有一定休闲配套功能的综合体。“在进行门头沟全域运动休闲总体规划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对标世界级的户外旅游地,除了高端的食宿设施外,还应把乡村和户外救援、给养的输送、培训基地、装备制造销售体验基地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让农民成为旅游的参与者与服务者,既解决了‘美丽’的问题,也解决了‘造血’的问题。”    

精心做好美丽乡村规划

把产业当成“造血工程”

在调研期间,政协委员们围绕村庄规划编制、村庄绿化美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共8个重点内容进行了充分协商。日前,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意见建议已经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北京市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决策参考。

在调研报告中,市政协共提出6大类18条具体意见建议,除了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垃圾分类水平、加强建筑垃圾治理、提高污水治理水平等外,科学编制规划、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方面的意见建议占据了更大篇幅。

在规划方面,市政协建议要因村制宜,防止美丽乡村规划标准“一刀切”,避免乡村发展规划成为流水线上的“千村一面”复制品。市政协认为,一个成功的美丽乡村涵盖规划设计、落地建设、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如果规划与后期建设、运营脱节,就会造成规划编制闭门造车。要坚持建设和运营并重,提前做好运营管理的谋划和安排,鼓励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建立以落地为导向的纵向建设与管理机制,共同构筑乡村建设的一张规划蓝图和一条行动路线。

在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方面,市政协建议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鼓励和引导郊区农村根据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传统体验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型,以产业之美助力乡村之美。

市政协还建议积极发展农村共享经济,除了推动电商交易平台向农村、农民延伸覆盖外,应特别注重区域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共享农庄”建设,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共享农庄”品牌。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孙颖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