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村支书亲自当导游 中外融合让小山村更具活力

2018-09-02 14:58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算细账讲致富经 村支书亲自当导游 “中外融合让小山村更具活力”

废弃老窑厂变成一宿难求的乡村特色酒店,也让山沟沟里的农村变成北京郊区最美丽的乡村……昨天(9月1日)下午,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前夕,来自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南非、南苏丹等20多个国家50多个媒体的中外注册记者,来到怀柔区渤海镇长城国际文化村,走进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小汤山农业科技展示基地的蔬菜大棚,感受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

走进渤海镇北沟村,参观乡情村史陈列室、南侧文化长廊、老年活动驿站,媒体朋友一边采访,一边参观……而“洋村民”经营的特色酒店——“瓦厂”小院最受外媒记者的关注。

“这里的‘洋老板’萨洋在这里生活多年,是我们最有名的村民。他对房子这种既保护传统又结合现代的改造手法给村民带来极大震撼,这对我们村成为北京的‘美丽乡村’功不可没。”北沟村村支部书记王全亲自当起了导游。

王全介绍:外籍经营者萨洋夫妇相继创办了山脚下的小园餐厅、瓦厂酒店等一系列旅游产业,并在当地改造设计废弃农居30余所,中外融合使北沟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子变得美丽宜居。

“10年前,租我们村一个小院,一年才5000元。可现在,一年得6万了!村里的土地价值是10年前的12倍,而且,像租用的最好院落一次性投入就2700多万,30年后租约到期,就全部成为村里的资产!村里的土地盘活了,村民富起来了,乡村也美丽了,这笔账太值了。”王全的致富经,引得外媒记者们频频点头。

离开“瓦厂”前,外媒记者在留言墙上写下:我爱中国!南苏丹国家广播电台的斯蒂芬更是把国家的名字“南苏丹”写在了墙上。

走过美丽整洁的乡村街道,两侧文化墙上,“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等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也吸引了记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弟子规”展墙,引起南非《星报》媒体人姆琪的强烈好奇心。当了解这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传统文化时,她一再要求记者帮她拍照留念。还特意说,“一定要把中国字拍到图片里……”

随后记者团一行来到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小汤山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参观采访。记者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这里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克武详细介绍了这里叶菜工厂化生产情况和南果北种情况。

来自南苏丹国家广播电台的记者斯蒂芬说:“在农业种植模式方面,中非差异很大,但正因如此,双方合作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姆琪说,“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令人羡慕,这次活动让我发现,中国的美不只是存在于现代化的城市里,还存在于像我今天看到的这样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龙露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