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有个爱好,站在马路边等候欣赏路过的小汽车,那个年代,汽车离我很遥远。
我大学的专业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以前在书本上看到“改革开放”这个词,尽管老师解释得很细致,但脑海里还是很抽象,毕业时,突然对“改革”这个词有了很直观的认识:随着很多企业的职工“下海”,马路上、小区里小汽车爆发式增长。那一刻,我就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立志做一名技术精湛的“汽车医生”,从2000年到现在,18年我始终如一钻研“汽车维修技术”,收获了很多。
“开放”这个词,作为汽车人体会更深刻,2000年我主要维修“捷达”“富康”“桑塔纳”所谓的“老三样”,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对外的更开放,德系、美系、韩系等众多车型涌入中国,国外汽车的新技术随之而来,以前的车靠油门拉线机械传动控制车速,现在的车通过传感器、电脑、执行器来控制车速,以前的车大量排放CO、HC、NO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现在的车通过缸内直喷、精确点火、三元催化等先进技术大大降低有害物排放。然而,这些新技术给维修技师带来了新挑战,我深深感受到做一名合格的“汽车医生”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为此,我考取了“控制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开启了三年理论知识的“充电”模式。
在教学上的变化更为明显,过去,教学用的实训车只有一辆大货车,几十名学生围着一辆车只能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现在,实训用车在数量上已经能够保证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去实操,在车型上与市场同步。
技能大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式。作为四届大赛的指导教师,我对大赛有太深的体会,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每年要做五个月的技能集训。集训后,学生的专业技能会得到质的飞跃,在故障诊断和电路分析方面不亚于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总监。这些学生工作后都很出色,国赛一等奖选手刘春同学获得特斯拉亚太地区技术大比武第一名,现在是特斯拉的技术培训讲师。程旭东同学获得北京市汽车维修技师技术大比武第一名,现在是宝马的技术经理。
我参加工作18年,前8年在汽车维修企业全身心地从事汽车维修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通过工程硕士的“充电”学习,掌握了深厚的控制理论知识,后10年在技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开始从事汽车维修的教学工作,将自己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在北京军区与政府举办的“强军育才”项目中,担任汽车维修技术培训讲师,从2011年到2018年为数百名部队战士进行技能培训。开发出的“汽车刹车灯报警系统”获得了全国高职高专发明二等奖。
2017年北京市的“汽车维修大工匠”评选中经过激烈竞争,我被评选为三名候选人之一。
在改革开放这样的大好环境中,我们从事技术的人员得以安心钻研技术,享受技术带来的快乐。
文/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