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马晓晴)10月29日上午,在天坛东里50号楼3、4单元门前,崭新的电梯玻璃幕墙已安装完毕,按照小区空间定制的两台电梯已经通过验收,开始试运行。
记者了解到,这两部电梯是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为该地区老居民楼安装的首部外挂电梯,均为垃圾道改建而成,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居民可免费试用。
现场
运行速度每秒0.5米
居民拿到电梯卡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天坛东里50号楼3、4单元门前看到,在电梯门口,工人们正在检验电梯运行情况。
据施工单位融盛安泰公司总设计师郑宏安介绍,由于空间有限,加装电梯的体积小于标准电梯,宽度不足1.8米,但载重量有375公斤,每台电梯每次能同时乘坐5人,轮椅可以进出,基本可以满足每层居民的乘梯需求。
同时,电梯的运行速度也特意设置为0.5米/秒,这是经调研实验后确定的老年人最舒适的乘坐速度。电梯噪声控制在40分贝左右,低于环境噪声国标55分贝的标准。
记者看到,在楼前的空地处还举办了交付使用的仪式,运营单位为居民送上电梯乘梯卡。居民们自发地准备了饺子皮和馅,大家要一起包饺子,举办庆功宴,庆祝电梯建成使用。
“这加装电梯的地方原本是老式的垃圾通道底部。”天坛东里50号楼4单元的居民张景林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垃圾堆放点,2003年街道响应环境卫生有关政策把这里封闭了起来,成为一处无用的密闭空间。现在正好利用这个位置改造成电梯井,真是变废为宝呀!”
据双玉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婧介绍,天坛东里50号楼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老楼,3、4单元共有23户住户,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名或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
“这些老人在这儿住了三十多年了,对这儿都有感情,但是小区建造时没装电梯,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前年夏天,家住50号楼4单元5层9号的85岁冯立昌老人生病了。冯大爷的儿子为了带他看病,每天都要背着冯大爷上下楼两次。有一次我正好遇上,冯大爷的儿子发自肺腑地恳请我帮着想办法解决电梯问题。可以说,加装电梯是住户,尤其是高层住户,近几年来的一大心愿。”张婧说。
“以前我买房的时候觉得五层的光线好,没想到没有电梯这回事。现在我每天都需要下楼两次。我是这楼里年龄最大的了,拄着拐棍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冯立昌说,“这下可好了,现在我一天想下几次楼都没问题了。”
优惠
政府补贴40%资金
住户仅掏使用费
装电梯的钱该由谁出?出多少?也曾为业主最担心的问题。50号楼3单元居民彭进喜告诉记者:“最开始我们担心安装电梯的费用太大了,要二十几万,没敢言声;后来没想到我们能作为全市第一批安装电梯的用户,还享受到了政策优惠,我们就拿点使用费,太幸运了!”
彭进喜口中的“好政策”指的是北京市住建委针对全市第一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给予的政策支持,即安装电梯可按照造价的40%进行补贴,最多补贴24万;因安装电梯产生的地下管线改装费用,也根据实际费用进行补贴,累计最多不超过40万。
“市住建委给的补贴,极大地鼓舞了第三方实施这个项目,也大大降低了小区加装电梯的成本。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真是一项民心工程。”体育馆路街道街巷办负责人董玉虎说。
计划
明年上半年
安装完成百部电梯
安装电梯之后,后期如何管理,如何实现长久运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张婧介绍,社区先后换了三家报价单位,也出过不同的收费方案。最开始是按楼层收费,5年一次性付清使用费,比如六层收3万多,二层收四五千,一层不收费。但是居民对这种方式不满意。根据居民的诉求,社区跟第三方反复沟通,最后决定先免费试用到今年12月31日。
“作为第一批安装电梯的示范点,这里的居民还享受到低于市场价的最优惠价格。”张婧介绍,通过反复几轮的征询和协调,天坛东里50号楼3、4单元加装电梯的设计方案终于在23户居民中获得了全票通过,“目前,居民希望能以全家购买一张月卡的方式乘梯,但仍在洽谈中。”
据董玉虎介绍,体育馆路街道共有24个小区、79座楼,且多为六层,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区。今年,街道计划继续推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其中营房西街、法华南里小区计划安装7部电梯,已经获得居民100%的支持,进入报批准备阶段。此外,天坛东里50号楼1、2单元也已经获得居民的全部同意,争取产权方同意后即可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预计用4到6个月可安装完毕。
据悉,目前,融盛安泰公司已在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怀柔等8个区同时开工为老旧小区安电梯,今年已开工100部,目前完成交付的有十几部,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全部安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