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地评线】北京街道改革吹响“冲锋号”

2019-02-27 18:44 千龙网

时隔23年,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会议,其意义不言而喻。重要在哪里呢?重要在北京街道改革真正意义上进入行政机构改革阶段,将行政管理型向为民服务型街道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呢?因为北京大城市治理工作已经进入精细化、精准化治理阶段,构建智慧型、服务型政府,必须稳步推进街道改革步伐。因为街道与人民群众的接触最多,涉及范围最广,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直接受益面。

北京街道改革吹响“冲锋号”

北京街道改革如何深化? 《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提出30条改革措施,向街道赋予“六权”: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全市性、全区性涉及本街道辖区范围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意见》提出将街道原来“向上对口”的20多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6+1+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即党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综合保障6个内设机构和1个街道综合执法队,窗口类、平台类和活动类3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 确保街道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为民服务型街道转变。

北京街道改革吹响“冲锋号”

改革后的街道工作将发生哪些变化?笔者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中,赋予街道执法权力,不仅可以调动多部门资源,还能缩短解决居民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时间周期,“一声哨响,立刻解决”。还有一项变化,是对街道工作的减负,过去街道社区承接政府职能部门多项任务,上边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小小的社区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牌匾,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倍觉辛苦。

如今实现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向下对应”,改掉了衙门作风,官僚习气,也切切实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项变化是对街道社区干部的选拔晋升机制上,组织部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明确地方部门领导必须有街道乡镇工作经验,让风里来雨里去的社区干部终于有了获得感,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北京街道改革吹响“冲锋号”

如何理解北京街道改革的历史意义? 新时代的北京,展现的是大国之都的形象,打造的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精准化管理和治理模式。面对如此超级大的城市,只有夯实基础工作,以党建统领街道管理才能调动全社会共同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忽视了街道社区纷繁复杂的工作,特别是社工干部,福利待遇也不算高,工作任务也很繁重,导致大量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流失。

而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必须从街道社区一线入手,必须切实调动起社区工作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街道大部制改革,就是要打破固有的行政壁垒,让看得见的也管得着,让社区工作者流汗也能获益,让老实人不受委屈,让行政机构的弊端得到彻底解决。

责任编辑:李娜(QU000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