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朝外街道23位老人有了回忆录

2019-03-18 04:45 新京报

来源标题:朝外街道23位老人有了回忆录

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对于个体而言,每位老人都有份难以忘怀的“独家记忆”。在北京朝外街道,通过老人口述、志愿者记录写作,23名老人拥有了自己的“回忆录”。

橙色封面、装帧简约的近200页“回忆录”,浓缩了一位老人的“历史”,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为老人撰写回忆录的志愿者中有学生,有企业员工,也有退休老师。被记录的书中主人公有抗美援朝文艺兵,有翱翔蓝天的飞行员,也有走过平凡之路的普通百姓。

“名人与精英的回忆录有人写了,但平凡人的一生对自己和家人也是珍贵的回忆,值得被记录。”参与项目的志愿者刘昕如是说。

缘由

老人爱忆“峥嵘岁月”

7年前,76岁的桑伯华突然想写点什么,家谱也好,回忆录也好,把这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眼前的事儿容易忘,但陈年的记忆就像带着雪花点的老胶片电影,总在眼前闪现。”趁着记忆还清晰,她拿了一个小本子,想起什么就记下来。“写完之后怎么办呢?装订成合订本?”她问外孙,孩子鼓励她,“等您写完,我给您打印张彩色封面”。

作为朝外街道的志愿组织,爱行志愿者团队领队于辉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无论入室陪护还是去敬老院,老人们聊天时总爱念叨老故事,回忆“峥嵘岁月”。有的老人想把经历出成书,但精力不济,希望志愿者帮忙将回忆一段段整理出来。

朝外街道不乏有故事的老人。今年83岁的廉宇声老人一生跌宕起伏,从小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母亲四处逃亡。此后他就读于艺文中学,开国大典时站在学生方队中,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从北大毕业后,他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还被派往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近20年,老人和癌症抗争,也担任朝外老年英语班的负责人。

鉴于此,朝阳区朝外街道与志愿者团队启动了“为老年人撰写回忆录”项目,并招募培训志愿者。回忆录的主人由街道和社区推选,思路和表达清晰、有故事愿意倾诉的老年人,成了合适的对象。

项目志愿者中有学生,有企业老板,也有退休老师,而被记录的老人有抗美援朝文艺兵,有翱翔蓝天的飞行员,也有走过平凡之路的普通百姓。

招募

老中青搭配须有耐心和责任心

谁来为老人记录“峥嵘岁月”?项目负责人于辉说,招募志愿者时,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对近代历史有一定了解、个人时间宽裕等只是“充分条件”,有耐心和责任心则是“必要条件”。

他解释说,去养老院服务,只需要一次,但到家里走访老人、撰写回忆录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初次沟通到最终出书,一年半载是常事儿。项目要求志愿者至少能坚持服务半年,每月至少走访老人两次。“到了老人家,和老人聊几句合张照就走了,那样可不行。”

回忆录需要生动的笔触,但志愿者不能过分添枝加叶,不能编故事。他们所记录的故事必须符合当时的年代特征。于辉说,去走访的志愿者小组通常由三人以上组成,尽量做到老中青搭配、新人和熟手搭配,年长志愿者和老人有共同语言,年轻人能为老人带去新鲜话题,给予精神陪伴。志愿者根据自身特长分工合作,承担了采访、录入、整理等工作。

写作

查阅资料帮老人回忆点滴细节

事情的进展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志愿者很快发现,有的老人记忆可能出现偏差,有的老人“车轱辘话”反复说。老人的日记、当年的工作汇报等,也成了志愿者的素材。

吴老有段参加“抗美援朝”的传奇经历,但是人上了岁数,回忆往昔时经常“断片儿”,零散琐碎的口述记录很难串起来。“老人说当时报名参军后,坐着铁皮闷罐火车就上了战场。细心的志愿者却发现,在几张照片中,她的军装和背景有些许不同。”当时参与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贾旭东说,在一本合集资料书的插页上,志愿者还发现了吴老在东北的照片,梳着两条漂亮的长辫子,穿着黑皮鞋。

“照片在哪里照的?去战场之前还是之后?”志愿者一点点帮老人回忆、核对细节,老人逐渐把时间线“捋顺”了:她报名参军后,先是去了河南集结,又到了本溪,和宣传队其他文艺兵一起学习表演和歌舞。那张照片,就是宣传队员在东北的留念照片。

老人还回忆了很多生动的细节,出发前,年轻的队员们还没有见识过战场的残酷,她们天南海北地聊天,在部队里,吴老第一次能吃饱穿暖,享受集体成员的关爱……“这些温暖细节的挖掘,与老人初到战场听到枪炮声的忐忑,形成了情感变化的对比。”贾旭东说。

核实

凡涉及重要事件信息都要纠正偏差

志愿者刘昕今年68岁,退休前是党校教师。包括自己的母亲在内,她为六位老人撰写过回忆录。刘昕喜欢写作,也熟悉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在电梯间看到招募志愿者广告后,立马就报了名。

“刘昕写书是一把好手,我无论说到哪段,她都能明白。她写出来的,跟我想的一样。”桑伯华说,电视剧《打狗棍》热播时,看到日本人挑断主人公脚筋,她就想起父亲类似的经历。“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人坐父亲拉的车不给钱,父亲理论时被关进小黑屋,站起来一人高的大狼狗把父亲的双腿都咬烂了。这段被刘昕采访写在回忆录中,看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刘昕学过心理学,这对采访和撰写回忆录有很大助益。“写作时,我站在老人的角度想问题,揣摩他们的感受,有共情、共鸣在其中。”为了体会老飞行员贺继尧当年的超低空飞行,她特意登上了景山公园的小山头,体会从100米、50米往下看的感受。“这些心理描写都得到了老人的认可,他说是自己心里有但说不出来的感受,被我写出来了”。

教过党史的刘昕挺“较真儿”,凡是老人讲述时涉及的重要事件时间、经过、背景,她都要从书籍和网上查找核实,纠正老人记忆上的偏差。

谈及经验,刘昕说,回忆录主人公都是年迈之人,记忆、知识上都有不足,提问时不能泛泛地问,他们不好回答。“我常常分解问题,越细越好,启发他们回忆。当时的记录会很乱,我回来归纳写草稿,一动笔会发现有许多漏洞。我就整理好问题,再次提问。”她写完打印出来给老人审阅,根据他们的要求再修改,有时一个章节会改五六遍。

每次临到截稿,刘昕都会问一问老人,回顾这一生,他们可有后悔或者遗憾之事,她觉得这样才算完整。“老人们普遍说没有,可能有一些事情,他们也会珍藏在心中”。

成书

老人可免费获得25本回忆录馈赠亲友

在市面上,代写回忆录并排版出版,价格要上万元。在朝外街道参与项目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得到25本回忆录。回忆录格式统一,是橙色封面的平装书,以“第一人称”叙述。插页有老人精选的30张各时期照片,尾页是志愿者的感受和对老人的祝福。

“我的书已经送光了,除了亲朋好友,我还送给了我的校友们。他们觉得回忆录写得好,展示了北大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我曾就读的化学系里还专门为我加印了回忆录。”被校友点赞的回忆录,让廉宇声颇为自豪。

翻阅着自己的回忆录,桑伯华也觉得旧时光又鲜活起来。她苦难的童年、她和爱人老高甜蜜的婚礼、二人晚年游历过的山水和她退休后潜心修习的画作,在文字和影像中一一呈现。“现在偶尔有不如意、心里不痛快的时候,我翻翻回忆录,感觉和过去相比,现下没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也就都看开了”。

当然,遗憾也在所难免。于辉在第一期审稿时发现,一位杨姓老人只叙述了工作,没提家庭的事儿。他找到老人反复沟通,说这样写出来不丰富、不完整,但老人坚持突出工作就行,家里的事儿没什么可写的。等书出版了,朋友反馈,说老杨这书里怎么没有生活,这哪儿叫回忆录,看起来单调,没有个人色彩。老人后悔了,给于辉打电话,说当时没考虑清楚。

在采访、写稿过程中,有两位参与项目的老人离世,没来得及讲完这一生。“第一期一共有5位老人,当年正写着,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老人一走,很多故事就没人知道了。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帮老人留下回忆的意义。整理好的材料,我们会交给老人的子女。”于辉说,目前六期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已经有23位老人拥有了自己的回忆录,还有两位老人的回忆录正在印刷。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